老杜骑驴入草堂,独怜江路野梅香。
定知深院黄昏后,疏影横斜更断肠。
老杜骑驴入草堂,独怜江路野梅香。
定知深院黄昏后,疏影横斜更断肠。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题为《梅(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梅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荒野中的独特魅力与孤高品格。
“老杜骑驴入草堂”,开篇以杜甫的形象引入,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传承与精神的延续。然而,这里的“老杜”并非实指杜甫,而是借用了杜甫骑驴访友、游历山川的诗意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独怜江路野梅香”,紧随其后,点明了诗的主题——对野梅的赞美与喜爱。在这荒凉的江边小路上,野梅独自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份孤独而清新的美,让诗人独生怜爱。这里不仅描绘了梅花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独立自我的情感追求。
“定知深院黄昏后,疏影横斜更断肠。”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黄昏时分,深院之中,梅花的疏影在月光下横斜交错,这份静谧而凄美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深深的感慨。梅花虽美,却在寒冷的冬夜中显得格外孤寂,这种美与孤独的交织,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孤独的深刻体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百谷烂尽百草死,三旬之外雨不止。
五里十里少炊烟,七日八日无米市。
罗雀掘鼠难充饥,采采苦苡连蒿枝。
枵腹未充青草尽,沿山搜取地卷皮。
穷民籴米贵如珠,富民闭粜气不苏。
家拥仓箱野饿莩,直以膏血相吞屠。
千村万村愁谷贵,饥火烹煎五中沸。
谁知豪右更居奇,翻言我欲贵犹未。
老弱饿久难出门,壮者乞食周前村。
一日难乞数合米,鬼国往往游饥魂。
从来饥寒生盗贼,欲济时艰苦无策。
我思绘作流民图,为民请命哀穷迫。
入门趑趄未敢言,但见有酒如淮肉如陌,贵人堂前正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