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乃学。
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
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乃学。
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
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以及学问未成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在秋夜里学习的书生形象,以及他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首句“日往无复见”表明时光流逝,难以挽回,这是古人常有的感叹。紧接着“秋堂暮乃学”,则描绘出诗人在深秋的晚上才开始学习的情景。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刻苦求学,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通过生动的形象,传递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头发由黑转白,却浑然不觉,这是对年轻时光易逝的无奈感叹。同时,诗人早起学习到天亮,身体感到寒冷,铜镜映照出的自己已是寒光凛冽之态。
中间两句“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表达了诗人的学问尚未成就,内心的不安与不满。这里的“有玉犹在璞”比喻知识如同珍贵的玉石,尚未能够完全掌握。
最后两句“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则是诗人对未来学问成就的向往。碧桐枝象征着文采与才华,而“刻作云门乐”则是在想象将来能够创作出如同天籁之音般的作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学问以及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
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
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
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
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
谈笑里、风霆惊座,云烟生笔。
落落元龙湖海气,琅琅董相天人策。
问如何、十载尚青衫,诸侯客。易爱底,些官职。
难保底,些名节。拟闭门投辖,剧谈三日。
畴昔评君天下宝,当为天下苍生惜。
向临分、慷慨出商声,摧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