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翛杖屐往来轻,载酒看花逐队行。
门掩旧京千里客,交论古寺百年心。
世传骏骨多歌泣,君借虫书识姓名。
因叹信陵人散后,兴亡犹得问侯生。
翛翛杖屐往来轻,载酒看花逐队行。
门掩旧京千里客,交论古寺百年心。
世传骏骨多歌泣,君借虫书识姓名。
因叹信陵人散后,兴亡犹得问侯生。
这首清代张坦的诗《程高士穆倩见过寺寓》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闲适画面。首句“翛翛杖屐往来轻”,通过“翛翛”一词,展现出诗人或友人步履轻盈、潇洒自如的形象,杖藜漫步于山寺之间。次句“载酒看花逐队行”,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带着酒意,相伴赏花的欢乐场景,队伍行走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门掩旧京千里客”,暗示了这些文人远离尘世喧嚣,寄居在古老的寺庙中,过着隐逸的生活。接下来,“交论古寺百年心”,表达了他们聚在一起,谈论古寺的历史和佛法,交流彼此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世传骏骨多歌泣”,引用了关于骏马的故事,暗喻人才的流失和时代的变迁,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君借虫书识姓名”,则反映出他们通过书卷中的知识和故事来辨识彼此,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因叹信陵人散后,兴亡犹得问侯生”,以信陵君的典故收尾,感叹如信陵君那样的才智之士离世后,世间兴衰变迁还能向谁询问?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厚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沉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哲理。
君不闻渤海之东几万里,大壑之下深无底。
五山上下随波摇,巨鳌戴之始列峙。
龙伯大人太无聊,举足一钓连六鳌。
六鳌移住关山下,擎出仙山万仞高。
仙山万仞表灵胜,峰峦奇绝非人境。
丹炉一秘几千秋,时出白云相掩映。
中有仙人学驻颜,曾为云云施人寰。
鳌柱大明擎日月,功成拂衣归故山。
只今秋风渐长秋山蕨,丹枫白云几起忽。
西母时传周穆谣,居人但解自怡悦。
白云岁岁自鳌峰,圣朝何用侈登封。
老相未教云卧稳,更看风雨促从龙。
钟鼓楼前吹画角,烟火家家遍城廓。
太守祠荒径草深,居士披裘恒带索。
数武方塘接敝庐,相过不用唤篮舆。
登堂把臂忘宾主,楸局桐徽问古书。
未论胜具雅非一,交情不与流莺匹。
懒将笑语媚时人,生成一片崚嶒骨。
素业难凭清吏遗,青缃自是侬家物。
环堵萧然不是贫,布袜方袍野葛巾。
移泉不问晴和雨,听鸟常同昏与晨。
老子生来有洁癖,海南独恨少茶宾。
三日门前无履迹,便遣平头走通刺。
先生蓬巷雀张罗,居士萝轩门是席。
我从挟策望燕阍,君亦移家向石门。
石门确确石径滑,虚庭无瓦草依垣。
匡床祇有残书帙,客来何处话琴尊。
问君扩落胡为尔,吞声嘿嘿不敢言。
自古世途多偪窄,劝君舒眉莫戚戚。
沧海有日碾成尘,深谷须臾变邱垤。
胡为坠地七尺身,不寄四方寄四壁。
我今浮海即为家,君今无家亦似客。
大地何分南北居,我身仍是去留宅。
世情厌故不厌新,贺君且结石门邻。
蜗牛行处头戴屋,人生随寓可安身。
石门石门何嶙峋,门前沙井清粼粼。
愿将一掬清泠水,且浣舍田耳畔尘。
《过石门访王尧韭新居》【明·李之世】钟鼓楼前吹画角,烟火家家遍城廓。太守祠荒径草深,居士披裘恒带索。数武方塘接敝庐,相过不用唤篮舆。登堂把臂忘宾主,楸局桐徽问古书。未论胜具雅非一,交情不与流莺匹。懒将笑语媚时人,生成一片崚嶒骨。素业难凭清吏遗,青缃自是侬家物。环堵萧然不是贫,布袜方袍野葛巾。移泉不问晴和雨,听鸟常同昏与晨。老子生来有洁癖,海南独恨少茶宾。三日门前无履迹,便遣平头走通刺。先生蓬巷雀张罗,居士萝轩门是席。我从挟策望燕阍,君亦移家向石门。石门确确石径滑,虚庭无瓦草依垣。匡床祇有残书帙,客来何处话琴尊。问君扩落胡为尔,吞声嘿嘿不敢言。自古世途多偪窄,劝君舒眉莫戚戚。沧海有日碾成尘,深谷须臾变邱垤。胡为坠地七尺身,不寄四方寄四壁。我今浮海即为家,君今无家亦似客。大地何分南北居,我身仍是去留宅。世情厌故不厌新,贺君且结石门邻。蜗牛行处头戴屋,人生随寓可安身。石门石门何嶙峋,门前沙井清粼粼。愿将一掬清泠水,且浣舍田耳畔尘。
https://shici.929r.com/shici/KVxVe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