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半白,灯檠全黑,愁味最耐咀嚼。
新词略写缠绵意,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
可奈春蚕丝万缕,又幻作、庄严璎珞。
解道是、去后韦郎,宛转念红萼。
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那辨檐铃城柝。
枕教侬倚,被教侬展,睡怎不教侬著。
尽悯悯闷闷,纵有长桑更无药。
试开户起看,星斗绕树,啼鸟知人情绪恶。
窗棂半白,灯檠全黑,愁味最耐咀嚼。
新词略写缠绵意,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
可奈春蚕丝万缕,又幻作、庄严璎珞。
解道是、去后韦郎,宛转念红萼。
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那辨檐铃城柝。
枕教侬倚,被教侬展,睡怎不教侬著。
尽悯悯闷闷,纵有长桑更无药。
试开户起看,星斗绕树,啼鸟知人情绪恶。
这首《八归·初暑无寐,披衣待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金兆蕃所作,描绘了夏日清晨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窗棂半白,灯檠全黑”,以光影对比渲染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状态。接下来,“愁味最耐咀嚼”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将愁绪比作需要细细品味的滋味,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深刻与复杂。
“新词略写缠绵意,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这里通过描述诗人试图在晨钟声中寻找灵感,字斟句酌地创作新词,进一步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新词”与“缠绵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矛盾与挣扎。
“可奈春蚕丝万缕,又幻作、庄严璎珞。”这一句运用比喻,将春蚕吐丝比作诗人的情感流露,而“庄严璎珞”则象征着这些情感最终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庄严与美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也蕴含了对生命与情感转化过程的哲思。
“解道是、去后韦郎,宛转念红萼。”韦郎与红萼,常被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深情与相思,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解道”二字,诗人似乎在尝试理解或解释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那辨檐铃城柝。”黄昏的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以及外界的声响(檐铃与城柝)的干扰,都成为了诗人难以摆脱的困扰,凸显了其内心的纷乱与不安。
“枕教侬倚,被教侬展,睡怎不教侬著。”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睡眠的渴望与难以实现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其生活的压力与疲惫。
“尽悯悯闷闷,纵有长桑更无药。”“悯悯闷闷”形容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即使有医术高超的长桑(古代传说中的神医),也无法治愈其心灵的创伤,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无力感。
最后,“试开户起看,星斗绕树,啼鸟知人情绪恶。”诗人试图从自然中寻求安慰,但星斗与啼鸟似乎都在回应着他的情绪,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初夏夜晚难以入眠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爱情、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