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常君殉节诗》
《常君殉节诗》全文
清 / 韦谦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独以书生能骂贼,当年英烈试重论。

三刀讵足旌儒吏,一剑聊凭答圣恩。

空祀桐乡频洒泪,谁招辽海未归魂。

祇今凛凛馀生气,昔岭千秋有血痕。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韦谦恒所作的《常君殉节诗》,通过对常君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常君忠贞节义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联“独以书生能骂贼,当年英烈试重论”,开篇即点明常君虽为书生,却能挺身而出,勇敢地对抗敌人,展现出他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暴的精神。这一句通过对比“书生”与“骂贼”的形象,突出了常君的非凡之处,同时也暗示了他所处时代的动荡与挑战。

颔联“三刀讵足旌儒吏,一剑聊凭答圣恩”,进一步赞扬常君的忠诚与勇敢。这里“三刀”可能是指古代士人常用的武器之一,象征着常君面对强敌时的勇猛;“一剑”则代表了他以一己之力回应国家的恩典,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这两句通过对比“三刀”与“一剑”,强调了常君在关键时刻的决断与担当。

颈联“空祀桐乡频洒泪,谁招辽海未归魂”,表达了对常君牺牲的哀悼之情。桐乡可能指的是常君的故乡或出生地,这里通过“空祀”二字,描绘出常君虽已离世,但人们对其怀念之情依然深切。而“辽海未归魂”则暗示了常君可能是在遥远的边疆为国捐躯,其魂魄未能归来,令人感伤。

尾联“祇今凛凛馀生气,昔岭千秋有血痕”,总结全诗,既是对常君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历史记忆的珍视。这里的“凛凛馀生气”形容常君虽已逝去,但其英勇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如同山岭上的鲜血痕迹,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句诗表达了对常君及其精神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入,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忠勇之士的形象,展现了其在乱世中的坚守与牺牲,同时也寄托了对英雄精神的永恒怀念与传承。

作者介绍

韦谦恒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种柳

造化无停机,岁月甚行路。

种柳不满年,清阴已当户。

柔条亦可人,随风为余舞。

即景殊怆然,因悲树如此。

(0)

过无锡呈五十三舅

晓发澄江春水绿,刺篙夜下梁溪宿。

老者今年六十三,秀眉霜雪颜如玉。

大郎挟策青鸟市,小郎恂恂侍巾襆。

就中中郎绝秀殊,耽书动是千过读。

一门传恭复传孝,如此穷饿心亦足。

舅甥情爱久更亲,竟夕寒灯共华屋。

唤奴呼酒出羊淹,重说生涯乱心曲。

(0)

韩季博所藏青山白云图

门外马蹄三尺尘,屋底青山看白云。

不知身世在城市,但觉爽气吹冠巾。

鸭觜滩头沙渚露,依约西陵近渔浦。

恼人归思满江东,烟树半沉天欲雨。

(0)

送医僧有空海

举眼空四海,大地岂无人。

尔佛慈悯故,疾患缠其身。

橐有千金药,可回万化春。

稽首耆婆尊,永言济斯民。

(0)

东斋似沈德方德中

日出东斋明,扶桑弄朝暾。

皓皓曙色起,湛湛夜气存。

倦客双远游,蹀足来清门。

徘徊恋光影,妙契可忘言。

(0)

送妇丧归弁山

结发念旧欢,抚心常忽忽。

馀生复何求,白日待西没。

药裹三年病,蓬颗千岁骨。

儿女远相送,悲风绕行绋。

空闺锁今雨,不见旧时月。

岂不念东归,临事有仓卒。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