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之南有一士,自称圣世无知子。
辛勤读书欲有为,平生未曾用一字。
憔悴而今白发翁,天地之间谁复似。
胸中却有最佳处,一息遨游三万里。
江天之南有一士,自称圣世无知子。
辛勤读书欲有为,平生未曾用一字。
憔悴而今白发翁,天地之间谁复似。
胸中却有最佳处,一息遨游三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称为“圣世无知子”的隐士,他辛勤地读书,但平生未曾将学识用于实践。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隐士对外界的功名利禄毫不在意。在描述隐士之时,诗人使用了“憔悴而今白发翁”一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然而,即便如此,这位隐士依旧保持着内心的一片清净和豁然开朗,胸中所蕴含的最佳之处,使他能够在精神上自由遨游,如同行走三万里一般,无拘无束。
诗中的意境既有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批判,也流露出一种对心灵自由和内在世界的赞美。通过这种写作手法,诗人传达了对于知识、修养与精神追求的一种独特理解。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
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
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
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