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
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
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
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嚇诗人。
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
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
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
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嚇诗人。
这首诗名为《和叔崇春寒韵》,出自北宋文学家王柏之手。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和而不同”的哲学思考。
开篇两句“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表明了作者对于和谐与适中的认识,即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不能过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重视中庸之道的理念。
接着,“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创造力机制的描绘,表现出对于高于人类智慧的宇宙力量的敬畏。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万物的生成变化,而“神机”则是超乎常人的奥秘力量。
下一句“我闻四时皆有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之景象的感受,似乎在暗示春意无处不在,即便是在其他季节中,也能感受到春天那般生机勃勃的气息。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这两句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万物更新,天地之间充满了和谐与平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盛时刻的赞美。
最后,“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嚇诗人。”诗中的“金谷”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笙歌”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诗人通过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不愿意被权势所震慑、希望保持内心自由与艺术创作的纯粹。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而且也反映出了一种平和、中庸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界深层次美好之处的感悟。
金焦于我岂有私,每过常逢夕阳好。
梦中留庵曾独往,欲说生前仍缥渺。
贪看落照一孤僧,片念微差堕尘扰。
流浪多生无畔岸,偶对江山愁皎皎。
海涸天荒试哀乐,虎倒龙颠破强矫。
旧欢掣电往往空,残怀落月垂垂晓。
青溪老人方闭门,一勺寒泉自忘老。
行过相见一开眉,有酒何须问怀抱。
江光摇空霞影乱,远塔孤标渐深窅。
轮驰肠转且未休,蚤暮何时忧患了。
名园依水多修竹,琤琤响戛琅玕玉。
此君一日不可无,令人相对捐尘俗。
犹忆春初过学圃,参差竞长纤如琢。
龙孙脱颖势于霄,森森日上林书屋。
我今避暑来林间,清光疑入湘江曲。
淡烟漠漠滴空翠,细雨涓涓飘嫩绿。
主人不异太守贤,渭川千亩新篁足。
何当移赠两三竿,终朝坐我筼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