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竹趁春阳,猗猗出画堂。
孤根穿密甃,高干倚飞梁。
色润窗纱绿,烟和印篆香。
传闻尤异处,清夜露瀼瀼。
脩竹趁春阳,猗猗出画堂。
孤根穿密甃,高干倚飞梁。
色润窗纱绿,烟和印篆香。
传闻尤异处,清夜露瀼瀼。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春日阳光下的奇竹,它不仅形态独特,还蕴含着深邃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自身特性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自然又超脱的氛围。
首先,“脩竹趁春阳”一句,点明了竹子生长的季节与环境,春阳的温暖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赋予了竹子生机勃勃的形象。“趁”字生动地表现了竹子在春阳下蓬勃生长的状态。
接着,“猗猗出画堂”描绘了竹子从画堂中生长而出的情景,这里的“画堂”可能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厅堂,通过这一场景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高雅与脱俗。
“孤根穿密甃,高干倚飞梁”则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姿态。竹子的根部穿透密实的地层,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而高耸的竹干则倚靠在飞梁之上,既稳固又显得气势非凡。
“色润窗纱绿,烟和印篆香”两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竹子的形象。绿色的竹色映照在窗纱上,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竹林中的烟雾与篆香的融合,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
最后,“传闻尤异处,清夜露瀼瀼”两句,通过传闻的方式,引出了竹子在夜晚的独特之处——清冷的露水在竹叶上凝聚,形成一片片晶莹剔透的景象。这不仅增添了竹子的神秘感,也暗示了竹子在夜晚的静谧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奇竹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传达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久雨喜骤晴,久客喜骤归。
登舟已如家,恍惚见庭帏。
遥指来时路,疑是又疑非。
千里始一程,一夕千万悲。
来时行苦速,归日行苦迟。
天心与人意,每每相参差。
距家路百里,易舟始能至。
来时此舟小,重认别时泪。
犹恐载我出,夜半心惊悸。
道逢往来人,乡音喜渐似。
轩然一点飞破空,素壁黯澹吹鹰风。
无端五国城外景,移向艮岳神霄宫。
太清楼印钤芝红,秃笔喜作凌霄容。
尤工点漆古无比,寒焰炯炯生双瞳。
当年禽荒游畋乐,㕲漱书成继肉攫。
房山白与海东青,立韝前写奇格。
缟素漠漠长天开,金眸玉爪非凡材。
悲台萧飒霜翮下,秋昊肃杀寒姿来。呜呼!
道君画此意胡取,图像凌烟深寄汝。
鼙鼓应思将帅臣,丹青且付云霄羽。
火龙骑日雪满天,此际鹰乎奈何许。
吾闻道君画鸲鹆,跦跦似兆青衣辱。
何如貌作南飞鸿,冰天雪窖书能通。
鹰乎汝亦愁胡仄,粉墨峥嵘且秋色,落日青城泪沾臆。
长风引孤云,飘堕天南隅。
天南有野鹤,烟霄与之俱。
云兮返故山,野鹤长鸣孤。
归云语别鹤,离合安可图。
夫子始安来,凿枘多铻锄。
裸乡卖章甫,所赍良已迂。
我适见而叹,落落洵吾徒。
以兹相比附,如彼蛩与驉。
君才真健者,登坛拔蝥弧。
手提风雅辀,大力负以趋。
方期骖之靳,讵意歌《骊驹》。
自为静江客,三见鼠化驾。
母驮桑下恋,矧别并州欤。
青门祖帐接,清酒倾百壶。
何须诅石尤,舶趠生铜乌。
建陵望秣陵,千里犹比闾。
终当会云鹤,追逐无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