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桐乡舟中》
《桐乡舟中》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两日劳劳昼梦长,斜风细雨度桐乡。

卧薪自是男儿志,何事寥寥数越王。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桐乡舟中》,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桐乡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

首句“两日劳劳昼梦长”,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连续两日舟行的疲惫与梦境的悠长,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内心的宁静。接着,“斜风细雨度桐乡”一句,以自然界的微风细雨为背景,渲染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桐乡作为地点的出现,既增添了地理上的具体感,也预示着诗人情感的归宿或思考的起点。

“卧薪自是男儿志”,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卧薪,即卧薪尝胆,原指古代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报仇雪耻的故事。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卧薪的男儿,表达了他虽身处舟中,但内心充满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精神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肯定,也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致敬。

最后一句“何事寥寥数越王”,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数量之少的感慨。寥寥数人,意味着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能够留下深刻印记、实现伟大抱负的人凤毛麟角。这不仅是一种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或许暗含着对当世人才匮乏、理想难以实现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体现了吴与弼作为理学大师的独特文风。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沈仲一送菊自言封殖之劳欲得诗为报为赋三绝·其三

愁乾手自搭连筒,苦雨丁丁杙小篷。

乞得花开急催客,明朝恐已著霜红。

(0)

访杨湖阴不遇因题其门

北山松枌未飘花,白下风轻麦脚斜。

身似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

(0)

糖多令/唐多令·其二次前韵范纯甫留饮

蟹熟晕橙霜。蛆浮染菊黄。淡交情、都没炎凉。

说道白头难会面,留一日、醉中乡。世事与轮行。

时光逐寸量。任人间、涛海风航。

拜了老庞归去也,高著枕、卧南阳。

(0)

沁园春·其八寿陈菊坡枢密卓

吾菊坡兄,细观花□,元来一般。

是鄮山佳气,胚腪长茂,鄞江润脉,滋养清妍。

移傍云霄,浓沾雨露,曾亚百花头上班。

谁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敛东边。笑他红紫纷然。

算眼底何曾长久看。

这秋芳自韵,不争春艳,霜根难老,偏耐风寒。

占得清名,尊为寿客,晚节谁能如此全。

千千岁,把黄金正色,照映人间。

(0)

大酺·其一寿江东运使陆云西集撰

把雪冰心,钧韶手,飞上青云时早。

红尘难染著,十年前曾坐,凤池鳌岛。

晕锦锵环,重金压带,相去能争多少。

从容何心问,到如今都领,绣春花草。

算耐处光阴,淡中滋味,世人那晓。笺天新有稿。

要归去、盘礴山阴道。

便整顿、随琴霜鹤,带石秋兰,约松乔、倚风清啸。

争奈俞音杳。明月棹、又还停了。但珍重、经纶料。

时来须做,休管急流人笑。功名尽迟尽好。

(0)

杂诗·其一

东风雨与俱,西风雨不作。

始秋遂改度,览变未为错。

黄华晚逾静,过蝶来相索。

穷途方两遇,众木亦纷落。

淹然沆瀣心,负此偏反若。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