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节谢,朱明候改。靡草彫华,含桃流彩。
虡列钟磬,筵陈脯醢。乐以迎神,神其如在。
青阳节谢,朱明候改。靡草彫华,含桃流彩。
虡列钟磬,筵陈脯醢。乐以迎神,神其如在。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热烈的祭祀活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迎接神灵的盛大气氛和人们的虔诚之情。
“青阳节谢,朱明候改”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变革交织的氛围。青阳、朱明均可理解为时间或节令的象征,表达了对新时期的期待和欢庆。而“靡草彫华,含桃流彩”,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对草木生长和花果繁盛的描写,表现出大地的肥沃与生命力的旺盛。
接下来的“虡列钟磬,筵陈脯醢”两句,则直接触及祭祀活动本身。钟磐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乐器,而筵、脯、醢都是供品中的食品。这些物品的摆放不仅显示了仪式的庄重,也透露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最后,诗人写道“乐以迎神,神其如在”,通过音乐和欢庆来迎接神灵,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使得神灵仿佛就在眼前。这不仅表达了当时祭祀活动中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也反映出古人对于与自然界沟通、与超自然力量联系的渴望。
总体而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一场既庄重又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祭祀活动。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洞天更奇阔,仙乎飞来峰。
峥磷低打头,崔巍峭摩空。
树荫千障黑,僧咒一灯红。
线天通幻界,玉乳滴玲珑。
非秋垂白露,当暑生凉风。
何必摩崖篆,斑剥蚀苔封。
何必佞释老,镂石害天工。
我游亦飞来,雪泥著爪鸿。
枕石不须归,梦入华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