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萧寥烟暗后,松窗寂历月明初。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茅屋萧寥烟暗后,松窗寂历月明初。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独的夜晚景象。首句“茅屋萧寥烟暗后”,以“萧寥”二字渲染出茅屋在烟雾散去后的空旷与寂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松窗寂历月明初”一句,通过“松窗”和“月明初”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月光洒在松窗上,更添几分幽静之美。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孤吟客”,无人能理解或陪伴他的心境。然而,他并不完全感到孤独,因为还有“黄公一帙书”相伴。这里的“黄公”可能是指古代的学者黄宪,此处借指书籍,暗示诗人以书为伴,寻求知识与智慧的慰藉,以此来对抗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寂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唐末宋初时期文人独处时的思绪与情感世界,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淡淡的忧郁。
少林无孔笛横吹,此曲谁人和得亲。
向晓洛阳江上路,一声唤起几多人。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
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
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
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
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
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
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
疏烟生墟落,远水浮汀洲。
朝斗空坛在,升仙往事悠。
倚阑吟未就,归屐少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