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楼春·其三》
《玉楼春·其三》全文
宋 / 高观国   形式: 词  词牌: 玉楼春

多时不踏章台路。依旧东风芳草渡。

莺声唤起水边情,日影炙开花上雾。

谢娘不信佳期误。认得马嘶迎绣户。

今宵翠被不春寒,只恐香秾春又去。

(0)
翻译
许久未走章台路,春风依旧绿草渡。
黄莺鸣叫唤起水边思绪,阳光穿透花雾照耀。
谢娘不相信良缘错失,辨识马嘶迎接绣帘门。
今夜翠被温暖如春,唯恐花香浓郁春意消散。
注释
多时:长时间。
章台路:繁华街道。
依旧:依然。
东风:春风。
芳草渡:长满花草的渡口。
莺声:黄莺的叫声。
唤起:唤醒。
水边情:水边的思念之情。
日影:阳光。
炙:照射。
花上雾:花丛中的雾气。
谢娘:古代女子名,此处泛指美女。
佳期:美好的约会。
误:错过。
马嘶:马的嘶鸣声。
绣户:装饰华丽的门户。
翠被:绿色的锦被。
春寒:春夜的寒冷。
香秾:香气浓郁。
春又去:春天即将离去。
鉴赏

这首宋词《玉楼春·其三》是高观国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怀人的画面。"多时不踏章台路"表达了主人公久未涉足繁华之地,可能暗示了与心上人分离的时间之长。"依旧东风芳草渡"则点出春天景色依旧,但人事已非,东风吹过,芳草丛生,渡口静寂,寓含着淡淡的离愁。

"莺声唤起水边情"通过莺鸣唤醒了诗人对水边旧时的回忆和情感,而"日影炙开花上雾"则形象地写出阳光穿透晨雾,照亮花朵的情景,烘托出明媚的春光,也暗含时光流转之意。

"谢娘不信佳期误"中的"谢娘"可能是女子的代称,表示她不相信美好的约会会错过,显示出她的期待和坚信。"认得马嘶迎绣户"描绘了想象中马嘶声响起,迎接心上人归来的情景,充满温馨与期盼。

最后两句"今宵翠被不春寒,只恐香秾春又去",写主人公期待今夜能共度温暖的春宵,唯恐这浓郁的春意转瞬即逝,流露出深深的惜春之情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高观国
朝代:宋   字:宾王   号:竹屋   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猜你喜欢

携琴图

偶因秋兴携琴去,古木苍藤何处村。

行过溪桥山路合,白云千亩不知门。

(0)

天台玉汉桥道院八咏·其八外墅

山光分远近,云气异朝晡。

过客俱能赋,开轩即是图。

(0)

保定王氏母九十得赐帛乡人合燕为寿

皇家赐帛出郊圻,王母光荣九十时。

仙露酿成千日酒,春风来自万年枝。

旧颁官诰从儿贵,新制恩袍与体宜。

已是八荒开寿域,城南咫尺接天墀。

(0)

钞掠

钞掠民何赖,孤穷痛不禁。

江山惨寒色,鸿雁有哀音。

白发三年病,青霄万里心。

路迷尘冉冉,肠断暮骎骎。

(0)

释闷

世乱复为客,衰颜对物华。

江城年节酒,野树岁寒花。

雪岭明残照,烟汀带落霞。

为谁添白发,何计问丹砂。

(0)

高卧

冰霜寒序集,灯火夜堂深。

高卧尘侵榻,长吟雪满簪。

空存三寸舌,不负百年心。

慷慨能忘死,饥寒亦易禁。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