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已先群木得春色”赞美了梅花在早春时节便率先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次句“不与杏花为比红”则强调了梅花的清雅,不同于艳丽的杏花。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两句,通过写梅花的香气淡雅悠长,以及稀疏的枝影映照在窗户上的景象,进一步刻画了梅花的孤高和清冷之美。诗人借“恶折”和“怨楚童”的意象,表达了对那些随意破坏梅花的人的不满,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诗人以梅花花瓣飘落,被女子轻轻拾起贴在鬓边,以及残蕊上沾染着金色花粉的细节,寓言了岁月流转,美好易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青春不再的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纯洁品性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