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林肃翁有所思韵·其二》
《和林肃翁有所思韵·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0)
翻译
年轻时他像豪杰带着竹杖游历,晚年却像庞公那样害怕入仕州府。
即使是橡栗这样的粗食,也需大自然赐予才能充饥,而生活困苦如同用水浇灭忧愁。
他不介意被范史书中的党派牵连,也不愿像欧碑上所述那样化解恩怨。
自古以来,被放逐的人常有感慨,我认为哀叹郢都的遭遇比悲秋更深切。
注释
筇:竹杖。
庞公:东汉隐士,比喻不愿为官的人。
橡栗:野生坚果,代指粗食。
范史书:指历史记载中的政治集团。
欧碑:可能指某位刻有历史事件或人物评价的碑文。
哀郢:楚国郢都,这里借指诗人所处的困境或怀念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林肃翁有所思韵(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人故事的回忆与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哀愁的情怀。

"少豪曾挟一筇游" 这句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回想,"晚似庞公怕入州" 则是借用历史上的庞公怕夜晚进入州城的心理,反映出作者在面对某种情况时的犹豫与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描述了自然景物,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橡栗和茅柴在这里象征着作者的心境,而"天赋粟" 和 "水浇愁" 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描绘。

随后的两句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但又不想去过多地探讨那些恩怨情仇,这可能是出于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放逐之臣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对秋天的特别情感。这里的"哀郢"是指古代的一位忠诚却被放逐的臣子,"胜悲秋"则表明作者的情绪甚至超过了秋天的萧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感怀二十首·其十二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0)

子夜春歌·其四

正及春花时,采芳步华薄。

春风复无情,又欲吹花落。

(0)

无题五首戏恼李王元三子·其五

风流千古擅词场,濯锦江头正夕阳。

花发小桃寒食夜,莫将魂梦恼元郎。

(0)

中秋夜小亭对月独酌四首末首怀邦相明府·其一

危阑十二倚长空,寂寂楼台露气中。

吹断碧箫天似水,玉盘初上海门东。

(0)

哭李惟寅太保十二首·其一

大将星沉易水头,五陵城阙暮生愁。

那堪落日临淮第,珠履三千觅故侯。

(0)

送黄季玉还楚四首·其一

一棹依然入五湖,数声长笛楚山孤。

岳阳楼上高回首,何处长安旧酒徒。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