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和林肃翁有所思韵(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人故事的回忆与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哀愁的情怀。
"少豪曾挟一筇游" 这句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回想,"晚似庞公怕入州" 则是借用历史上的庞公怕夜晚进入州城的心理,反映出作者在面对某种情况时的犹豫与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描述了自然景物,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橡栗和茅柴在这里象征着作者的心境,而"天赋粟" 和 "水浇愁" 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描绘。
随后的两句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但又不想去过多地探讨那些恩怨情仇,这可能是出于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放逐之臣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对秋天的特别情感。这里的"哀郢"是指古代的一位忠诚却被放逐的臣子,"胜悲秋"则表明作者的情绪甚至超过了秋天的萧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