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全文
唐 / 皎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

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

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0)
翻译
湘南的翠竹多么美丽,但我的师父却舍弃了外在形态的追求。
他依然保持着不畏寒霜的气节,如青松般坚毅,在山林中坚定不移。
每当手持杨柳枝,便开始讲述佛经的智慧,如同贝叶经的教诲。
谁能料到,在沃州的讲经之后,他竟手持竹杖告别了东亭。
注释
缥竹:指湘南地区青翠纤细的竹子,象征高洁。
湘南:地名,位于中国湖南南部,此处以湘南代表美的环境。
吾师:我的老师,指修行的僧人或道士。
毁形:放弃对外表、形式的执着,比喻修行中的舍弃世俗。
仍留:依旧保持。
负霜节:承受霜冻的竹节,比喻经历艰难仍保持节操。
不变:坚定不移,不为外界所动。
在林青:在山林中保持青翠,象征精神上的纯净与坚韧。
杨枝手:佛教中观音菩萨手持的杨柳枝,象征慈悲与净化。
因谈:借此,通过。
贝叶经: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叶书写的佛经,代指佛法教义。
谁期:谁能预料。
沃州讲:在沃州进行的讲经活动,沃州可能指一个道场或讲学之地。
持此:手持竹杖,代表简朴与超脱。
别东亭:告别东亭,东亭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象征离别或修行的另一阶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首句“缥竹湘南美”以缥缈之竹形容湘南之美,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也为后文设下了温婉的情绪。"吾师尚毁形"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教师尊敬的态度,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哀愁,因为“毁形”可能意味着老师年迈或身体不适。

接着,"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表现了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保持其绿色,这既是对自然物象的写实,也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或者所崇敬的人物能像这竹子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本真,始终如一。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则是在说,每当拿起书册(以杨枝比喻书简,以贝叶比喻古籍),便会谈论其中的学问。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情怀。

最后,"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人可能是在送别某位朋友或者老师赴往他地讲学,而自己则留在东亭。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聚,因此“持此”二字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于学问的尊崇。

作者介绍
皎然

皎然
朝代:唐   字:清昼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生辰:730-799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猜你喜欢

福州船政局天后宫联

地控制瓯吴,看大江东去滔滔,与诸君涤虑洗心,有如此水;

神起家孝友,贯万古元精耿耿,望后世立身行道,无愧斯人。

(0)

挽张之洞联

与伊训说命相方,登廉屏贪,知初政清明,端资元辅;

为四海九州文式,抚众威敌,愿乡邦兴起,常奉良规。

(0)

挽张百熙联

平生私淑久殷,未获尊师长北面;

女学章程尚略,应留遗憾属南皮。

(0)

岳阳楼联

苍茫四顾,俯吴楚剩水残山,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

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

(0)

贺曾国荃50寿联

天教与黄菊同荣,视李邺侯退归衡岳而来,刚逢一万八千日;

公肯为苍生再出,到文潞国征起洛阳之岁,还报九重三十年。

(0)

挽彭玉麟联

勋业自光昭,惟正气不磨,千古几人传后世;

宦途悲偃蹇,愧孤踪见赏,十年知己感先贤。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