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
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
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
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
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
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
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首联“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描绘了诸葛亮隐居隆中,如同山中的白云一般,遗世独立,其英名如同孤儿仰望先人留下的芬芳,表达了对诸葛亮超凡脱俗人格的敬仰。
颔联“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运用了典故,以啼鹃象征哀伤,以市骏比喻人才的流失。蜀地西边,诸葛亮曾为国捐躯,使得蜀地失去了这位贤臣的庇护,犹如啼鹃之泪;而冀北之地,人才济济,却只能空自跟随,没有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引领,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对人才凋零的忧虑。
颈联“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实现远大志向的遗憾,以及在面对前人的教诲时感到惭愧的心情。诗人反思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未能如诸葛亮般光芒四射,内心充满自责。
尾联“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则是对现实的感慨。在纷扰的尘世间,每日忙碌奔波,却不知所获为何。诗人选择在夕阳下对着生绢(画布)沉思,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也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高尚人格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诗人自身的反省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天工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岩壁。
虎跃龙骧飞凤翥,疑道补天馀石。
洞壑穿云,来今往古,知是谁开辟。
千年兰若,林峦隐映金碧。
我兴邱壑尤长,朅来此境,惯蹑登山屐。
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岘南阳峄。
谢傅东山,裴公绿野,俯仰俱陈迹。
何如轻举,廓寥云外横笛。
岁华渐杪,又还是春也,难禁愁寂。
欲探疏梅,独自个、寻访山村水驿。
路转溪斜,竹低墙短,应是瑶姬宅。
玉蕤不动,月轮寒浸国色。
回首故国风光,只因清好,重作江南客。
堪笑广平,争解我、羁旅芳心脉脉。
不借铅华,枝头雪霁,愈见香肌白。
高楼且住,恁渠一弄羌笛。
兰枯蕙死,向竹斋深处,谁传消息。
霜雪丛中浑似个,缥缈吴人标格。
绛萼微深,琼苞不露,自与尘凡隔。
黄昏遥见,一枝烟淡笼白。
曾记雾阁云窗,轻飞香篆,佳句应难得。
道韫能文,终未胜、潇洒风流姿质。
待到春来,满城桃李,相并无颜色。
殷勤祝付,画楼休品长笛。
沁园秋早。
对亭台冷落,荒凉池沼。
西帝晨游无异胜,都把仙花开了。
金粟玲珑,鹅黄娇嫩,不管霜风悄。
清香入梦,梦魂惟怕天晓。
乘兴折取一枝,满身兰麝,不减蟾宫好。
赠与佳人,因笑道、休学姮娥空老。
待约明朝,金英满地,莫遣儿童扫。
相将花上,醉眠尤胜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