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藉将耕垡,先农敬祭坛。
粢盛供上帝,耒耜率千官。
乐史祥风叶,稼台田器观。
潦馀祈殖谷,怵惕更难安。
吉藉将耕垡,先农敬祭坛。
粢盛供上帝,耒耜率千官。
乐史祥风叶,稼台田器观。
潦馀祈殖谷,怵惕更难安。
这首诗描绘了祭祀先农坛的庄严仪式与随后的耕作场景。首句“吉藉将耕垡”点明了即将开始的农事活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接着,“先农敬祭坛”表达了对农业始祖的尊敬与纪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粢盛供上帝,耒耜率千官”两句,通过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里,“粢盛”指的是祭祀用的粮食,象征着对神灵的供奉;“耒耜”是古代农具,代表了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而“千官”则强调了参与祭祀的人员众多,体现了社会对农业的集体关注。
“乐史祥风叶,稼台田器观”描绘了祭祀时的音乐与舞蹈,以及展示农具的景象,增添了仪式的庄重与美感。这里的“乐史”可能是指记录历史的乐曲,而“稼台田器观”则可能是展示农耕器具的平台,展示了古代农业文明的智慧与成就。
最后,“潦馀祈殖谷,怵惕更难安”表达了在雨水丰沛后,人们对于播种谷物的期待与谨慎心情。这里的“潦馀”指雨水过后,人们开始播种,而“怵惕”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对农事成功的渴望,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农业生产的神圣,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天厌花黄色改殷,东篱景物似东山。
逗遛春蕊为秋蕊,荆棘了无藏叶间。
鹤冷风亭,鸿迷烟渚,晓来雪意填空。
酿成嘉瑞,端为兆年丰。
况有神娲妙手,调和得、云彩皆同。
楼台上,铺琼缀玉,随步广寒宫。天公。
开地轴,八纮混一,莫辨堤封。
又须教、归禽狡兽沈踪。
坐见花敷万木,谁知道、春已输工。
三杯酒,西湖父老,相与话时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