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萍蓬里,停骖信宿间。
两宵看腊去,三日见春还。
万里趋金阙,孤灯傍玉山。
天时与人事,客况总相关。
守岁萍蓬里,停骖信宿间。
两宵看腊去,三日见春还。
万里趋金阙,孤灯傍玉山。
天时与人事,客况总相关。
此诗描绘了诗人除夕夜在玉山客舍中度过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异乡人的孤独感。
首句“守岁萍蓬里”,诗人身处漂泊不定的环境中,却依然坚守着传统习俗,与家人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持。
“停骖信宿间”一句,描述了诗人停留于客舍的短暂时光,通过“停骖”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暂时歇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两宵看腊去,三日见春还。”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流逝来表达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通过“两宵”与“三日”的对比,不仅突出了除夕之夜的特殊性,也预示着新年即将来临。
“万里趋金阙,孤灯傍玉山。”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身处万里之外,向着心中的理想之地(金阙)迈进,却只能在孤灯下陪伴自己,象征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坚韧。同时,“玉山”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坚韧不拔。
“天时与人事,客况总相关。”最后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环境、个人境遇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天时的变化还是人事的起伏,都与诗人的客居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命运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除夕夜在异乡客舍中的情感体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纯金出镕炉,烜赫掩炽火。
锦成洗春江,众目炫莫奈。
鱼盐物诚微,误用幸不涴。
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
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
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
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
苟论才不才,自合弃如唾。
忆昨西来初,戚惕侍客坐。
交持驾说口,张阖不可锁。
间发辨经义,铁舌莫摩挫。
高文忽下投,白日骇天堕。
眩怖欲前掩,布帛不可裹。
初视固宜惊,独获亦堪贺。
又如遇贵人,绣锦饰婀娜。
回眸忽自鉴,恶面复窭裸。
屈降心巳甘,叹愤志亦颇。
雄高岂复争,爱恤亦加荷。
大诗又来及,推与太浮过。
自无贤可称,以是恶甚播。
譬如享尪人,豆食止则可。
苟强担石负,蹉跌适足祸。
何以论报心,结草效鬼颗。
《答束孝先》【宋·王令】纯金出镕炉,烜赫掩炽火。锦成洗春江,众目炫莫奈。鱼盐物诚微,误用幸不涴。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苟论才不才,自合弃如唾。忆昨西来初,戚惕侍客坐。交持驾说口,张阖不可锁。间发辨经义,铁舌莫摩挫。高文忽下投,白日骇天堕。眩怖欲前掩,布帛不可裹。初视固宜惊,独获亦堪贺。又如遇贵人,绣锦饰婀娜。回眸忽自鉴,恶面复窭裸。屈降心巳甘,叹愤志亦颇。雄高岂复争,爱恤亦加荷。大诗又来及,推与太浮过。自无贤可称,以是恶甚播。譬如享尪人,豆食止则可。苟强担石负,蹉跌适足祸。何以论报心,结草效鬼颗。
https://shici.929r.com/shici/DDKw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