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一》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一》全文
宋 / 郭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老觉情怀别,愁随节令来。

草茅思雨露,天地涨氛埃。

屋雀春弥怨,山云昼不开。

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

(0)
翻译
总是感到心情与以往不同,随着季节变换而增添忧虑。
在简陋的住所中,我渴望雨露滋润,但天地间弥漫着尘埃。
春天的屋檐下鸟儿的鸣叫更显得哀怨,白天的山云也不再散开。
又有谁能理解我的这份心意呢?我独自拄着藜杖登上高台。
注释
情怀别:心情与以往不同。
愁随节令:忧虑随着季节变化。
草茅:简陋的住所。
雨露:渴望的滋润。
氛埃:尘埃。
屋雀:屋檐下的鸟儿。
弥怨:更加哀怨。
山云:山上的云。
昼不开:白天不散开。
何人:谁人。
藜杖:藜竹制成的手杖。
独登台:独自登上高台。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其一)》是郭印所作,诗人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老去后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首句“老觉情怀别”揭示了诗人因年华渐逝而产生的独特心境,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慨。接下来,“愁随节令来”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愁绪。

“草茅思雨露”描绘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怀念,如同草木渴望雨露滋润,暗示了他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而“天地涨氛埃”则通过写天地间的尘埃,暗喻世事纷扰,人生如梦。诗人借屋雀在春日里的哀鸣,表达出“屋雀春弥怨”的情绪,以及山间云雾缭绕,象征着内心的迷茫和不开明。

最后两句“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诗人以孤独的形象出现,无人理解他的心境,只能独自登上高台,寄托思绪。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孤独与思考。

作者介绍

郭印
朝代:宋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猜你喜欢

挽弟经可

勋名应拟汉平阳,历尽风尘鬓未霜。

瀛海天高遥倚剑,潞河秋冷泛归航。

梦听残雨伤春草,愁断悲风起白杨。

却爱一经遗业在,悯纶他日有辉光。

(0)

浮邱八景·其五留舄亭

仙郎天上佐飞龙,曾向丹邱寄远踪。

留得亭前双玉舄,白云长护紫霞封。

(0)

新秋寄惟巽弟

寇盗频年赤羽传,卜居何地问林泉。

登楼忆弟难成赋,为客逢秋殊可怜。

海阔鱼龙能避浪,风高鸿雁不同天。

裁诗欲迟三江使,望绝云烟祇惘然。

(0)

王昭君辞·其一

惊沙乱雪下阴山,憔悴胡天几日还。

纵使君王怜念妾,归来应减旧红颜。

(0)

外孙张穆叔从父命远行至今半载杳无消息怅然感怀二首·其一

远别仓皇归路长,王孙芳草怨斜阳。

祇知世子能共命,未念辞亲亦有方。

针虎百身宁可赎,子胥一剑为谁亡。

悠悠思子宫前水,欲赋招魂恐断肠。

(0)

同黎岱屿年丈海珠寺眺望

珠海平看复此亭,群仙东下走沧溟。

旌旗隐隐誇池水,音乐飘飘想洞庭。

画舫夜浮江月白,离筵春傍柳条青。

佳辰况喜临萧艾,泽畔何当笑独醒。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