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申六月十八日南归至内丘阻雨感赋》
《壬申六月十八日南归至内丘阻雨感赋》全文
明 / 高拱   形式: 七言律诗

自是天家雨露宽,孤臣千里湿征鞍。

塞垣回首烟尘净,农亩关心稼穑艰。

可喜一朝驱毒暑,不眠中夜袭轻寒。

却惭未满甘霖望,徒使苍生拭目看。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拱创作,题为《壬申六月十八日南归至内丘阻雨感赋》。在诗中,高拱表达了对国家治理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联“自是天家雨露宽,孤臣千里湿征鞍”描绘了诗人作为臣子,虽身处千里之外,仍心系国家,如同天降的恩泽滋润着臣子的心田。这里运用了“雨露”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君主对臣民的恩惠与关怀。

颔联“塞垣回首烟尘净,农亩关心稼穑艰”则转向对边疆和平与农业生产的关注。诗人回首边塞,看到烽烟已息,一片宁静,心中不禁为国家的安宁感到欣慰;同时,他亦不忘关注农事,体恤农民劳作之艰辛,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颈联“可喜一朝驱毒暑,不眠中夜袭轻寒”描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在炎炎夏日之后,终于迎来了凉爽的夜晚,诗人虽然因兴奋而难以入眠,但这种短暂的舒适却让他感到欣喜。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感受。

尾联“却惭未满甘霖望,徒使苍生拭目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责。尽管他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未能完全实现普降甘霖的愿望,使得百姓仍在期待中。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能彻底解决民生问题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和平以及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其对自己职责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高拱

高拱
朝代:明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开封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猜你喜欢

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其二

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

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

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

知君不浪语,一眼认归船。

(0)

城头老乌尾毕逋,呀呀飞来声相呼。

未央宫殿夜方徂,红靴玉带开金铺。

宝蟾吐水石芙蕖,日奉君王同欢虞。

舞衣香坠红氍毹,漏声琤琤滴铜壶。

乌啼未已星渐无,炯炯烛龙上天衢。

万年枝影转扶疏,峨峨当殿群臣趋,请上当时无逸图。

(0)

寄无逸四首·其四

浩荡漳江泻碧漪,西山清绝助新诗。

好因归雁传佳句,要见羊何共和之。

(0)

余尝会李商老于海昏识吕居仁于符离今已五六年矣偶见二公倡和诗各次其韵一首.寄居仁

维舟浊汴偶相逢,弹铗归来四壁空。

耕道十年常九潦,谋身一国自三公。

似闻讽谕能知白,岂但诗词要比红。

申国凛然生气在,故知郎子有家风。

(0)

青精饭三首·其二

从来见说青精饭,晚遇真人隐诀中。

长恨闻名不相识,那知俚俗号乌桐。

(0)

秋日登拟岘台二首·其一

步上溪边百尺台,斩新秋色正伤怀。

千屏翳绕碧云合,一字倾攲鸿雁来。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