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伤心髀肉生,寒儒努力在青春。
课书恨失囊萤聚,览镜惊呼鬓雪新。
岁晚何妨勤秉烛,行迷犹可复通津。
馀功剩暖丹炉火,莫待幽人唤孔宾。
志士伤心髀肉生,寒儒努力在青春。
课书恨失囊萤聚,览镜惊呼鬓雪新。
岁晚何妨勤秉烛,行迷犹可复通津。
馀功剩暖丹炉火,莫待幽人唤孔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士在岁月流转中感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画面。"髀肉生"暗指时光荏苒,诗人感到自己不再年轻,身体上的肌肉松弛,暗示了岁月对人的侵蚀。"寒儒努力在青春"则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仍怀揣着求学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不愿放弃青春的努力。
"课书恨失囊萤聚"借用囊萤映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勤奋读书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如今未能继续聚精会神学习的遗憾。"览镜惊呼鬓雪新"直接描写了诗人照镜子时发现鬓边新添的白发,这不仅是外貌的变化,更是内心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岁晚何妨勤秉烛"鼓励诗人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保持积极态度,珍惜夜晚时间,如同秉烛夜读,继续追求知识。"行迷犹可复通津"则寓意即使人生道路迷茫,仍有希望找到出路,重新找回方向。
最后两句"余功剩暖丹炉火,莫待幽人唤孔宾",诗人以炼丹炉火比喻剩余的人生热情,告诫自己不要等到被他人唤醒才意识到时光的宝贵,要主动把握,积极作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又有对自我鞭策的决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珊瑚明月堕微茫,春入灯花暖夜缸。
但阅玙璠来棐几,颇惭心迹倦芸窗。
云间旧是贤者隐,江夏久无清誉双。
拭目须君上霄汉,且将韵语伴澄江。
庵扉深向白云隈,尘外朋游首重回。
三叠琴心融内景,一窗宴坐蕴真胎。
雨催芝术依微绿,花发菖蒲积渐开。
寄语道人端有待,莫留水榭与风台。
小庵云雨上,朝槛俯晴雷。
客子得幽胜,道人时往来。
闲情聊自喜,昔事只堪哀。
冲墙从兹老,何能叙玉台。
疏枝冷蕊欲摇春,照水铺苔不碍尘。
莫遣移寒占窗月,窗中应有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