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立之消梅》
《和立之消梅》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木奴度淮辄为枳,后皇啬之理应尔。

青梅千里江南春,何时相逢车马尘。

我衰病齿不能酸,微香触鼻舌生泉。

想见曹瞒老狡狯,指林驻马三军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īxiāoméi
sòng / zhānglěi

huáizhéwèizhǐhòuhuángzhīyìngěr

qīngméiqiānjiāngnánchūnshíxiāngféngchēchén

shuāibìng齿chǐnéngsuānwēixiāngchùshéshēngquán

xiǎngjiàncáománlǎojiǎokuàizhǐlínzhùsānjūnqián

翻译
木奴过了淮河就变成枳,这是后皇节俭使然应该如此。
青梅满载江南春色,不知何时能相遇在车马喧嚣中。
我年迈体弱,牙齿已无法感受酸味,微弱的香气却让舌尖涌起泉水般的清新。
想象曹操那老奸巨猾的模样,他指着树林停下马匹,面对三军之前。
注释
木奴:古代对橘树的别称,因其果实可榨汁,故名。
后皇:古代对天帝的尊称,这里暗指自然法则。
车马尘:形容繁华景象或旅途劳顿,此处象征着世俗生活。
齿不能酸:形容年老体衰,牙齿松动,难以品尝酸味。
曹瞒:曹操的小名,这里是借代曹操的形象。
狡狯:形容人机智而狡猾,带有贬义。
指林驻马:指挥军队,马停于树林前,形容军事行动。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立之消梅》,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在描绘春天的江南景色与自己对青梅的喜爱,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开篇“木奴度淮辄为枳,后皇啬之理应尔。”这里诗人通过对古木与淮河的描写,展示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沉思。木奴,即是古树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而“度淮辄为枳”则表明时间的无情剥蚀,使得曾经的壮丽也逐渐变得参差不齐。

接着,“青梅千里江南春,何时相逢车马尘。”诗人将自己的喜爱转向了青梅,这里的“青梅”象征着清新脱俗的美好。而“千里江南春”则是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绘。诗人的心中渴望再次与这份美好的相遇,但却又被现实生活中的喧嚣打扰。

第三句“我衰病齿不能酸,微香触鼻舌生泉。”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年老体弱,不再能像年轻时那样享受青梅的酸涩。但即便如此,那微妙的清香依旧能够唤醒他的味蕾,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想见曹瞒老狡狯,指林驻马三军前。”诗人的思绪飞扬,他在回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操这样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英姿飒爽,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七夕大雨·其二

匝岁离多泪已盈,化为甘雨溢花茵。

纵生天上犹天忌,始信人间事有因。

(0)

刘夫人移居金陵赋此奉寄

钓鱼矶畔赁茅茨,负戴风流近可追。

雒涘潘安居旧筑,荆州宋玉宅新移。

门前一水如临镜,天外云山与画眉。

桃叶渡头双桨在,清溪莫过小姑祠。

(0)

秋日漫兴·其二

摇落何辞两鬓蓬,自开竹牖引凉风。

仓皇蚁阵秋苔里,扰攘蜂衙晓雾中。

世事久知同梦鹿,人生须信易沙虫。

分明静处真仙境,休忆蓬山问路通。

(0)

寄吴兴刘翰怡·其一

昔读独行传,范式陈平子。

两人未谋面,相期在生死。

今闻嘉业堂,南望翘双趾。

谓是古之人,近代宁有此。

谈史薄子元,校书嗣中垒。

嵇吕思命驾,老彭欣窃比。

朋友有神交,何嫌千万里。

(0)

秋雁

秋雁参差起,随阳正远寻。

欲穷霄汉力,只遂稻粱心。

声急繁霜冷,归迟夕照沈。

还应念矰缴,莫恃塞云深。

(0)

新年次东坡韵·其四

岂有图南意,吾居亦少东。

储粮三月尽,簪笔一生空。

贺岁聊从俗,偷生愧作翁。

乾嘉成已事,不敢说咸同。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