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伴传书燕,休随匝树鸦。
春鸣变高柳,暮散落馀花。
格磔林烟迥,啁啾观月斜。
宁同七十二,镇在莫愁家。
已伴传书燕,休随匝树鸦。
春鸣变高柳,暮散落馀花。
格磔林烟迥,啁啾观月斜。
宁同七十二,镇在莫愁家。
这首诗名为《幽禽》,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体现了古典园林景观与诗人情感世界的交融。从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首句“已伴传书燕,休随匝树鸦。”表达了诗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他不想被任何喧嚣打扰。燕子是传递信息的象征,而“匝树鸦”则可能指的是聚集在树上的乌鸦,常与不祥或死亡相联系。诗人希望远离这样的噪音和不吉之物。
第二句“春鸣变高柳,暮散落馀花。”则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春天鸟儿在高柳间歌唱,而到了傍晚,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两种场景都强调了一年四季的更迭和生命力的旺盛。
第三句“格磔林烟迥,啁啾观月斜。”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处的林间烟雾,以及夜晚微弱的月光。这里的“格磔”指的是清晨或薄暮时分散在空中的细小云朵,给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感觉。“啁啾观月斜”则是诗人在月光下轻声叹息,感受着夜晚的安谧。
最后一句“宁同七十二,镇在莫愁家。”这里的数字“七十二”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而不是具体的数量。诗人希望能和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保持和谐共处,而不被世俗烦恼所困扰。“莫愁家”则代表着一个无忧虑的地方,是诗人的精神避风港。
总体来说,这首《幽禽》通过对园林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
丛竹太踠跧,一鞭忽伸脚。
穿石作斜势,朝宗意穆若。
片绿吐新梢,员粉露残箨。
今年造化深,稚子六七作。
群居不嫌密,独步岂疏略。
是为石笋瑞,不负岁寒约。
清标凛三世,有倡不予酢。
谁与共栽培,莫至风声落。
怀古不成寐,伤今政作恶。
纵有题诗人,人面定非昨。
颓玉成山,倾江作酒,醉来莫问升沈。
少年狂怪,应笑老婆心。
也会东涂西抹,行穿过、柳陌花阴。
诚何用,腰龟左顾,犹待铸黄金。如今。
回首处,青楼缥缈,朱箔重深。
叹江海飘零,离恨难禁。
好在铜梁玉垒,将车骑、他日重临。
归来看,文君未老,相对抚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