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岷峨秀,才推贾马优。
未承宣室问,空有茂陵求。
玩易穷三圣,论书正九畴。
欲知歆向学,二子继弓裘。
气得岷峨秀,才推贾马优。
未承宣室问,空有茂陵求。
玩易穷三圣,论书正九畴。
欲知歆向学,二子继弓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拱辰为悼念北宋文学家苏轼(也称东坡居士)而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形式,用于哀悼亡者,常常通过回忆亡者的生平事迹和才华来表达哀思之情。
诗中“气得岷峨秀”一句,可理解为苏轼文采飞扬,如同岷山的秀美。"才推贾马优"则赞誉他在文学上的卓越,像古代伟大的辞赋家贾谊和司马相如一样,在当时被广泛认可。
“未承宣室问”暗示苏轼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皇帝的直接召见。"空有茂陵求"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遭遇不公的感慨,尽管他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但如同唐代名相魏征被贬至茂陵一般,最终未能实现。
“玩易穷三圣”一句,意味着苏轼深入研究《易经》,并对孔子、颜回、曾参这三位圣人有所建树。"论书正九畴"则表明他不仅在《易经》上下功夫,在其他典籍的解读上也同样精确无误。
“欲知歆向学”一句,表达了苏轼广泛涉猎各类学问,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如同古代圣人般。"二子继弓裘"则是说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他学术上的成就,像穿上了他的衣衫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才华和学问的赞美,以及对其遭遇不公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王拱辰以此挽词寄托哀思,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与文化追求。
若耶溪头朝暮雪,鸦鹊堕死长松折。
横飞忽已平屐齿,乱点似欲妆帘缬。
放翁凭阁喜欲颠,摩挲拄杖向渠说。
莫辞从我上嵯峨,此景与子同清绝。
银杯拌蜜非老事,石鼎煎茶且时啜。
题诗但觉退笔锋,把酒未易生耳热。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
渔阳上谷要一行,马蹄蹴踏河冰裂。
百年古谓风前烛,我逾七十饭不足。
亦知生世无工拙,久向人间耐荣辱。
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
蓬窗湿薪不禦寒,独取残书伴儿读。
忽然得意见古人,半碗冻齑甘胜肉。
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
富贵无名岂胜数,意气空能骄世俗。
君不见拄天拄地邢君牙,不如诗人穷瞎张太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