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命出西郊,散步东林下。
凉飙肃高秋,物色净堪把。
慈云归晚岫,慧日低平野。
入门礼空王,偃息无冬夏。
隐几意沉冥,支颐类潇洒。
莲衾拥贝衲,四坐俱幽雅。
古刹劫何年,废庑馀残瓦。
遥忆西来时,传灯从白马。
忘言设教诠,住想拚身舍。
乾坤一蘧庐,万物一土苴。
本无梦与醒,庄蝶纷虚假。
悠悠经几劫,此意知应寡。
朅来倚绳床,辗转学般若。
形骸念拘束,幻妄甘聊且。
何日投名山,一入远公社。
请證无生言,抑亦先觉者。
衔命出西郊,散步东林下。
凉飙肃高秋,物色净堪把。
慈云归晚岫,慧日低平野。
入门礼空王,偃息无冬夏。
隐几意沉冥,支颐类潇洒。
莲衾拥贝衲,四坐俱幽雅。
古刹劫何年,废庑馀残瓦。
遥忆西来时,传灯从白马。
忘言设教诠,住想拚身舍。
乾坤一蘧庐,万物一土苴。
本无梦与醒,庄蝶纷虚假。
悠悠经几劫,此意知应寡。
朅来倚绳床,辗转学般若。
形骸念拘束,幻妄甘聊且。
何日投名山,一入远公社。
请證无生言,抑亦先觉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宿于卧佛寺的静谧与深思。诗中以“衔命出西郊,散步东林下”开篇,展现了一幅行走在自然之中的画面,随后转入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凉飙肃高秋,物色净堪把”,秋风清爽,万物净美,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慈云归晚岫,慧日低平野”两句,运用自然景象象征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晚霞与落日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慈和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接着,“入门礼空王,偃息无冬夏”则直接点明了寺庙作为修行之地的特点,无论四季更迭,都是一片静谧与虔诚。
“隐几意沉冥,支颐类潇洒”描绘了诗人静坐冥想的情景,通过“隐几”、“沉冥”、“支颐”等动作,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状态。接下来,“莲衾拥贝衲,四坐俱幽雅”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内修行者的和谐与雅致,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融为一体。
“古刹劫何年,废庑馀残瓦”两句则转向对寺庙历史的追忆,通过描述破败的建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敬仰与怀念。最后,“遥忆西来时,传灯从白马”提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寺庙环境、个人感悟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景交融”与“寓理于象”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