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骑牛人,汝往一何速。
形神如此癯,寿命岂终促。
壮岁即抱病,有书不能读。
守兹固穷节,不能养亲禄。既无耕种力,靡水与菽。
日月忽不掩,今晨当就木。
大化已云终,何劳妻子哭。
永别竟无归,荒坟草余绿。
呜呼骑牛人,汝往一何速。
形神如此癯,寿命岂终促。
壮岁即抱病,有书不能读。
守兹固穷节,不能养亲禄。既无耕种力,靡水与菽。
日月忽不掩,今晨当就木。
大化已云终,何劳妻子哭。
永别竟无归,荒坟草余绿。
这首明代赵宜生的自挽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首句“呜呼骑牛人,汝往一何速”以感叹起笔,将自己比作骑牛人,暗示生命的短暂和逝去之快。接着,“形神如此癯,寿命岂终促”描绘了诗人身体瘦弱,似乎预示着寿命不长,流露出对生命短促的无奈。
“壮岁即抱病,有书不能读”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疾病缠身,无法享受读书的乐趣,暗示了人生的遗憾和不公。“守兹固穷节,不能养亲禄”则揭示了他坚守贫困,无法给亲人提供生活的困境。“既无耕种力,靡水与菽”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连基本的生存所需都无法满足。
“日月忽不掩,今晨当就木”直接点出诗人即将离世,而“大化已云终,何劳妻子哭”则表达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自然法则之下,死亡是必然,无需家人过度悲伤。“永别竟无归,荒坟草余绿”最后以对身后事的淡然和对生命的轮回寄寓哀思,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死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死的坦然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