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三峡下,白雪捲青天。
借得东邻水,潺湲亦可怜。
传闻三峡下,白雪捲青天。
借得东邻水,潺湲亦可怜。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抱病时,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传闻三峡下,白雪捲青天",开篇即以三峡壮丽的景象入笔,将读者带入一个雄奇瑰丽的自然世界之中。"传闻"二字,既暗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好奇,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因为真正的三峡美景只能通过传闻来想象。
接着的"借得东邻水,潺湲亦可怜",则转而描写诗人身边的景致。"借得东邻水",可能是诗人借用了邻居家的水,或是内心深处对水的渴望与亲近。"潺湲"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声音与形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感觉。"亦可怜"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看似平凡之物的深情与怜爱,或许在病中,这份对自然之美的感知更加敏锐,更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思绪的投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南京有一陈,太学无弃人。
北京有一李,太学多端士。
李先生,讲《五经》,公侯环坐听《鹿鸣》。
桥门荷校辱非刑,诸生举幢呼阙廷,会昌上奏太后惊。
陈先生,考绩至,手书《四箴》返金币,招之不住守吾志。
危哉履虎幸不噬,两贤道同命则异。
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
清晨坐武观,凉风动高旌。
挟弓一笑起,屈此四座英。
破的亦已屡,穿杨讵云精。
军吏不敢贺,高鸟时相惊。
解韝脱决遂,缓带飘华缨。
俯仰新亭幽,旷然尘虑清。
内正外自直,三揖奚所争。
端居得深玩,君子非虚名。
阿瞒长驱压吴垒,饮马长江投马箠。
英雄祗数大耳儿,彷佛芒碣赤龙子。
幄中况有南阳客,布衣躬耕无甔石。
当时鼎足计未成,聊此一奇空赤壁。
人随流水去不还,卧羊顽石留空山。
如今留石亦煨烬,山与长江相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