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黄轴塞虚空,都在圆光一点中。
陌路劝君高着眼,宗风况即是家风。
西来黄轴塞虚空,都在圆光一点中。
陌路劝君高着眼,宗风况即是家风。
这首诗以“西来黄轴塞虚空,都在圆光一点中”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复杂深邃的道理比作从西方来的黄轴画卷,铺展在无垠的空间之中,而其中的核心真理则凝聚于那圆光的一点上。这种描绘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蕴含哲理,引导读者去探寻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接着,“陌路劝君高着眼”,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对周仁熟教授提出建议,希望他在面对人生道路时,能够保持高远的视野,不被眼前的琐事所束缚,而是要放眼未来,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倡,也体现了对知识追求和人生境界提升的重视。
最后,“宗风况即是家风”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强调了宗族或学术流派的风气(宗风)与家庭风气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不仅影响着自己,也深深植根于家庭乃至更广泛的社群之中。这句话鼓励人们不仅要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还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倡导一种以身作则、传承良好风尚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个人修养、人生目标设定以及社会风气传承等多层面的主题,既富有哲思,又具现实意义,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洞察。
傍流沈沈隐碧,万行树。
旧约同擘纤红,佳会惊初遇。
蛮乡荔子重拈,正好相思处。
清夜梦省,欢情觉来苦。蝉鬓委照,玉镜含娇妩。
漫想真妃,步贴翠盘能舞。
挂绿枝头,点点繁星映镫户。望极空教愁伫。
接叶阴成,乱飞絮、荒园自足。
浑不似、万红千紫,被春拘束。
曾记长安三月见,白蘋风起香沾肉。
怎似花、还道似非花,空鬈局。身世事,萍堪卜。
遗迹在,清池曲。忽随风飘荡,又过邻屋。
黏蕊浮轻疑蝶粉,缀枝颤袅惊鸦宿。
笑女伴、指点当流萤,和衣扑。
识字原非福。信当时、鬼憎仓沮,聚群宵哭。
悔杀前生多慧业,误拥诗书千轴。
枉自诩、班杨司目。
谁料真成忧患始,贮牢愁、空抚便便腹。
世路险,羊肠促。故人才似丰年玉。
也遭逢、流离偃蹇,几经沟渎。
抱石冤沈焚山痛,隅坐偏栖妖鵩。
更网得、冲天黄鹄。
白刃凝霜飞夜半,竟何人、忍贼来公叔。
思往事,泪相续。
霸越兴吴纷扰攘。事去千年,山色青无恙。
秋菊寒泉供一享。落红亭畔添惆怅。
百尺游丝空际漾。若比人生,犹是坚牢相。
绣谷惊看题墓榜。故人先我成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