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叶阴成,乱飞絮、荒园自足。
浑不似、万红千紫,被春拘束。
曾记长安三月见,白蘋风起香沾肉。
怎似花、还道似非花,空鬈局。身世事,萍堪卜。
遗迹在,清池曲。忽随风飘荡,又过邻屋。
黏蕊浮轻疑蝶粉,缀枝颤袅惊鸦宿。
笑女伴、指点当流萤,和衣扑。
接叶阴成,乱飞絮、荒园自足。
浑不似、万红千紫,被春拘束。
曾记长安三月见,白蘋风起香沾肉。
怎似花、还道似非花,空鬈局。身世事,萍堪卜。
遗迹在,清池曲。忽随风飘荡,又过邻屋。
黏蕊浮轻疑蝶粉,缀枝颤袅惊鸦宿。
笑女伴、指点当流萤,和衣扑。
这首《满江红·杨花》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以周邦彦(清真居士)的词风为韵脚,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景象。词中通过“接叶阴成,乱飞絮”形象地展现了杨花在荒园中的自由自在,与春天的万紫千红形成对比,表现出杨花不受拘束的特性。
“曾记长安三月见,白蘋风起香沾肉”回忆起往昔长安的春天,杨花如白蘋般轻盈,香气四溢。接下来,“怎似花、还道似非花,空鬈局”表达了对杨花似花非花的微妙感受,既有花的形态,又非真正的花朵,空灵而独特。
词人进一步借杨花的飘泊不定,抒发身世之感,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杨花,寓意人生的无常。杨花落在清池曲畔,又随风飘至邻屋,轻盈如蝶粉,颤动如惊鸦,生动描绘出其动态美。“笑女伴、指点当流萤,和衣扑”则写出女子们嬉戏追逐杨花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杨花为载体,寓言人生,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汪东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