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烽火未消忧,当食还谁借箸筹。
可是筑坛能拜将,便将投笔待封侯。
王师自古称无敌,元老于今几壮猷。
欲效请缨惭潦倒,祇从清夜看吴钩。
甘泉烽火未消忧,当食还谁借箸筹。
可是筑坛能拜将,便将投笔待封侯。
王师自古称无敌,元老于今几壮猷。
欲效请缨惭潦倒,祇从清夜看吴钩。
这首诗《闻边报有感》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思考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的复杂心情。
首联“甘泉烽火未消忧,当食还谁借箸筹。”以“甘泉烽火”象征边疆警报,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深切忧虑。同时,“当食还谁借箸筹”则以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借箸筹”为喻,暗示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却无人能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决策,流露出一种无奈与焦虑。
颔联“可是筑坛能拜将,便将投笔待封侯。”运用了历史典故,前句“筑坛能拜将”出自刘邦筑坛拜韩信的故事,象征有能力选拔和任命将领;后句“便将投笔待封侯”则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封侯西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现实却难以实现的矛盾心情。
颈联“王师自古称无敌,元老于今几壮猷。”赞扬了自古以来王师(即国家军队)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对当前国家智囊团的策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国家决策层能否有效应对边防挑战的期待。
尾联“欲效请缨惭潦倒,祇从清夜看吴钩。”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像汉朝使者终军那样为国效力,但因个人能力有限而感到惭愧。最后,他只能在夜晚独自凝视着吴钩(古代宝剑),寄托着对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之子歌远游,征车事奔逸。
归来东篱下,一洗四方色。
静观草木蕃,若不与人力。
苟无浸灌功,造化庸有忒。
今年秋苦旱,五谷废嘉殖。
梅仆竹亦焦,枯芝槁兰茁。
一朝去酷吏,甘雨解众惑。
天人本无间,喜气满城集。
奈何仓廪虚,一饱竟难得。
不如菊花乾,医方剩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