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巇氤氲散午烟,潺潺流水下梯田。
数家联络依山坞,一径萦纡上岭巅。
犬吠有声樵客过,鸟啼随意野人眠。
扣门少憩茅檐下,村酒留宾不用钱。
层巇氤氲散午烟,潺潺流水下梯田。
数家联络依山坞,一径萦纡上岭巅。
犬吠有声樵客过,鸟啼随意野人眠。
扣门少憩茅檐下,村酒留宾不用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层巇氤氲散午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午后的山间景象,烟雾缭绕,层次分明,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接着,“潺潺流水下梯田”一句,通过生动的水声与梯田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中。
“数家联络依山坞,一径萦纡上岭巅。”描绘了村庄与山峦之间的关系,小路蜿蜒曲折,通往山顶,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也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悠远。接下来,“犬吠有声樵客过,鸟啼随意野人眠。”通过犬吠与鸟鸣,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扣门少憩茅檐下,村酒留宾不用钱。”则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客人轻轻敲门,主人热情款待,一杯村酿,不计报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与乡村生活的质朴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社会的宁静、和谐与淳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
长贫复羁旅,共爽十年欢。
在世谁无累,如君事独难。
蹴居怜火后,多病卧春残。
纵决归山计,烟萝不疗寒。
谨师牢绊脚,语别意茫茫。
入寺春随杖,当禅月满床。
多因新见解,抛却旧篇章。
为我金山去,钳锤问一场。
论著天台教,诗参左纬来。
閒行过蓬荜,相对坐莓苔。
讲席虚前月,重游约后回。
仍闻藏禊帖,应许为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