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秋曙官亭冷。烟锁茱萸井。西风吹雨雁南来。
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美人垆下桑郎熟。
细把金钱菊。辽东皂帽堕堪伤。
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
龙山秋曙官亭冷。烟锁茱萸井。西风吹雨雁南来。
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美人垆下桑郎熟。
细把金钱菊。辽东皂帽堕堪伤。
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虞美人·其一》九日蠡城遇雨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凄清景象。"龙山秋曙官亭冷",开篇即以冷寂的官亭和初升的秋日阳光烘托出节日氛围中的孤寂,龙山之名增添了历史感。"烟锁茱萸井",烟雾缭绕的茱萸井更显深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愁绪。
"西风吹雨雁南来",秋风夹杂着雨水,大雁南飞,寓示着时光流逝和客居他乡的无奈。"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戏马台是历史遗迹,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现实中无处寻觅的失落。
"美人垆下桑郎熟",转而描绘眼前景色,美人酒垆边桑叶已熟,但美景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落寞。"细把金钱菊",金钱菊虽美,却只能独自欣赏,更显孤独。最后两句"辽东皂帽堕堪伤,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辽东的皂帽象征着远方的思念,而满城风雨与重阳节的凄凉气氛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在异乡过节的孤苦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节日感受和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