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
《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三城杨柳带愁生,归客临江问去程。

芳草不堪随作别,青山无那送将行。

津楼过雨闻归雁,水树迎春唤早莺。

为问君家康乐道,西堂频夜若为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诗中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三城杨柳带愁生,归客临江问去程”,描绘了送别场景,杨柳依依,仿佛带着离别的哀愁,归客站在江边,凝视着远方,询问着前路的方向。这一句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预示着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颔联“芳草不堪随作别,青山无那送将行”,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芳草在离别时显得无力挽留,青山也无法送行,表达了对离别无可奈何的情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离别之情更加生动、强烈。

颈联“津楼过雨闻归雁,水树迎春唤早莺”,转而描绘了一幅雨后春归的画面。雨后的津楼传来归雁的叫声,水边的树木似乎在迎接春天,呼唤着早莺归来。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反衬出离别后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后生活的继续和希望的存在。

尾联“为问君家康乐道,西堂频夜若为情”,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他询问友人在康乐之道上的情况,以及夜晚是否能忍受相思之苦。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后彼此思念的深切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六公篇·其五高参知子业

李何峙中原,顾盼失后辈。

高生稍晚出,如渑倏兴代。

清庙列尊彝,中天落空翠。

咄嗟有尽年,骤与飘风会。

(0)

婺七贤诗·其六吴山长立夫

金华本学薮,渊颖弥锵锵。

潜心事大业,奋志游羲皇。

一命讵足荣,千秋在文章。

鸱鸢亦奚事,腐鼠矜鸾凰。

(0)

赠吴生充二首·其一

季重方七才,子华侈八面。

承家得苗裔,甘守蓬藿贱。

世途尚豪侈,裘马互矜炫。

伊谁振大业,往往雠笔研。

翛然韦布中,嗒尔罢歆艳。

遁迹吴山阳,索居严陵岸。

千秋岂不劳,乐此琴书玩。

(0)

后采莲曲二首·其一

画舫青丝荡绿油,罗裙玉腕坐中流。

生来菡萏元同蒂,若个芙蓉不并头。

(0)

采莲曲四首·其二

侬棹湖心舟,郎来湖北岸。

笑指双鸳鸯,戏掷黄金弹。

(0)

公子行

新开平乐第,红妆簇画楼。

骅骝金作埒,鹦鹉玉为鞲。

汉宫鸣佩入,梁园挟弹游。

海棠花正发,选伎合梁州。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