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重方七才,子华侈八面。
承家得苗裔,甘守蓬藿贱。
世途尚豪侈,裘马互矜炫。
伊谁振大业,往往雠笔研。
翛然韦布中,嗒尔罢歆艳。
遁迹吴山阳,索居严陵岸。
千秋岂不劳,乐此琴书玩。
季重方七才,子华侈八面。
承家得苗裔,甘守蓬藿贱。
世途尚豪侈,裘马互矜炫。
伊谁振大业,往往雠笔研。
翛然韦布中,嗒尔罢歆艳。
遁迹吴山阳,索居严陵岸。
千秋岂不劳,乐此琴书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吴生的人物,他出身于普通家庭,却能坚守清贫,不为世俗所动。诗中提到“季重方七才,子华侈八面”,似乎在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暗示吴生与那些追求奢华生活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承家得苗裔,甘守蓬藿贱”表达了吴生虽然继承了家族的血脉,但他愿意过着简朴的生活,甘于平凡。“世途尚豪侈,裘马互矜炫”则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崇尚奢华风气,人们以穿着华丽、乘坐豪华车辆来炫耀自己的地位。
“伊谁振大业,往往雠笔研”可能是在赞美吴生这样的文人,他们虽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能以笔墨书写大业,留下不朽的篇章。“翛然韦布中,嗒尔罢歆艳”进一步强调吴生在平凡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再对世俗的繁华感到羡慕。
最后,“遁迹吴山阳,索居严陵岸”描述了吴生隐居在吴山之阳,远离尘嚣,独处严陵岸边的生活状态。“千秋岂不劳,乐此琴书玩”表达了尽管隐居生活可能充满辛劳,但吴生乐在其中,享受着弹琴读书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赞扬了吴生这样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世界、追求精神满足的文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推崇和向往。
溪间曾语离,夜雨忽悲壮。
俄顷山月明,照我蓬背上。
攲枕念此行,变化或万状。
江湖大圆镜,有此白鸟样。
公言早崛奇,平处谢堤障。
划严如行师,百万未可傍。
畴昔粲可间,发此无尽藏。
我饥寒欲死,甘露扶缯纩。
目视飞鸿卑,未易蒙此贶。
西风束书至,辟户问亡恙。
吾事公所知,它人杂嘲谤。
天子五载登群公,今年执圭殊有容。
帝前兴俯丞相同,金石一律鸣黄钟。
君臣合德通玄穹,四方和气来溶溶。
仲山之衮归弥缝,只手可以扶六龙。
甲兵净洗天河空,狱市芳日移帘栊。
大州小县宽租庸,妇闲夜织农星春,牲肥酒香歌岁丰。
官事生理无缺供,洁廉淳厚俱成风。
无心造物真天工,民生西南如蛰虫。
闭户不见雷充充,愿公一震惊群聋。
某也苏息还里中,载歌盛德昭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