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
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
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
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
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沈吟。
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
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
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
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
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
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
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沈吟。
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
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
这首《梅花引·秋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所作,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诗人以灯窗为背景,通过“秋如水”、“商声飒飒”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更鼓和角声的响起,勾起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以及对孤寒清梦的感慨。
“砌虫切切如私语”运用拟人手法,将虫鸣比作低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月朗星稀的深夜,诗人独坐倾听“荒鸡”啼鸣,更显寂寥。接下来,琴声和钟声交织,伴随着长空中的雁鸣,增添了离别与思乡之情。
“谁家砧,捣人心”描绘了远处砧声,象征着妇人的思念和战争带来的离乱。砧声断续,让诗人陷入沉思。黄叶纷飞,敲击着荆扉,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天明,悲笳声四起,揭示了军营的动态,诗人内心充满悲凉。
整首诗以秋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战乱时代的深深忧虑。
心本无生示现生,示现之中无有我。
无我我亦虚心境,诳惑世间与同事。
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
上岂无天,非君之天兮。下岂无地,非君之地兮。
君之天兮在山之中,金庭兮玉柱,日月兮所通。
君之地兮在水之内,笠泽兮具区,雷风兮所载。
雷以生日,风以生月,君之心兮一日而盈一日而阙。
月以成风,日以成雷,君之心兮一风而阖一雷而开。
君今兮五十,功名兮汲汲。
玉貌兮未衰,目犹兮点漆。
天命兮当知,年光兮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