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日无人事,凭高对远峰。
性宜孤品格,心爱静仪容。
流水明朝日,栖禅响晚钟。
定当携素友,结屋近长松。
镇日无人事,凭高对远峰。
性宜孤品格,心爱静仪容。
流水明朝日,栖禅响晚钟。
定当携素友,结屋近长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在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首句“镇日无人事”,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喧嚣已被隔绝。接着,“凭高对远峰”一句,通过视觉上的高远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性宜孤品格,心爱静仪容”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个性和内心追求。他喜爱孤独,享受那份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自由;同时,他也珍视内心的平静,追求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安宁。这种对孤独与静谧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流水明朝日,栖禅响晚钟”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时间的流逝感。清晨的阳光透过流水,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而傍晚时分,寺庙中的钟声响起,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最后,“定当携素友,结屋近长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靠近长松的地方建造居所,过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单追求,更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孤独、静谧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
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
神州久陆沈,遂作蛇豕墟。
诸公颇愤激,日上平边书。
览书帝震怒,欲下雷霆诛。
金城筑三洲,戈船浮五湖。
要令境土复,再似祖宗初。
谁其为民言,世独无郇模。
师克非在众,正当戒不虞。
讨论惟甲兵,此岂战所须。
代思伊尹相,语忆皋陶都。
皮亡毛安附,体肆心自舒。
正宜询褐父,难以访绮襦。
君今幸得用,出驾班轮车。
为民盍尽言,轩冕真块苏。
区区但投劾,何贵于为儒。
春秋置桉上,开卷一轩渠。
傥能遵伯禽,焉在获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