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陵》
《谒陵》全文
明 / 萧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面辞丹陛谒皇陵,十里桥前尽却乘。

国祚万年绵大统,鼎湖千载忆遐升。

更催玉漏犹残滴,班列丹霄最上层。

祀事已终归去急,拟陈哀颂愧非能。

(0)
鉴赏

此诗《谒陵》由明代诗人萧显所作,描绘了皇家祭陵的庄重与肃穆场景。首句“面辞丹陛谒皇陵”,开篇即点明了人物行进的方向和目的,辞别皇宫,前往陵墓。接着“十里桥前尽却乘”一句,以“十里”之遥,形象地展示了从皇宫到陵墓的距离,同时“尽却乘”三字,生动描绘了随行队伍浩荡的场面。

“国祚万年绵大统,鼎湖千载忆遐升。”这两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皇权永续的祝愿,也是对历史传承的追忆。其中,“国祚”指国家的延续,“大统”象征着政权的稳固;“鼎湖”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神龙升天之地,暗喻帝王的英灵,而“遐升”则表达了对帝王英灵远去的缅怀之情。

“更催玉漏犹残滴,班列丹霄最上层。”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祭陵仪式的庄严与隆重。在时间的流逝中,玉漏的滴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而参与仪式的人员则排列在高耸入云的天空之下,体现了仪式的规模宏大与地位尊崇。

最后,“祀事已终归去急,拟陈哀颂愧非能。”这两句表达了仪式结束后的感慨与自谦。在完成祭祀仪式后,人们迅速返回,心中充满了对逝去先王的哀思与敬仰,但又深知自己难以完全表达出内心的哀痛与颂扬之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祭陵的庄重氛围,以及对先王的深切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萧显
朝代:明

(1431—1506)山海卫人。字文明,号履庵,更号海钓。成化八年进士,擢兵科给事中,累官福建按察佥事。以正直称,为诗清简有思致,书尤沉著顿挫,自成一家。有《海钓遗风》等。
猜你喜欢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偶携筇杖辞青嶂,便赐兰牙染紫衣。

城阙暂随明月至,江湖还共白云归。

楼中夕照山川秀,盘里春蔬笋蕨肥。

我为浮名閒未得,他时莲社愿相依。

(0)

过盘山

盘回六七里,天色冷飕飕。

石壁无平地,山云隔远洲。

清笳悲送日,老卒病眠秋。

行望酒家出,青山映碧流。

(0)

山中元夕

忆昔观灯夜,维舟天汉湾。

千官环凤辇,万炬转鳌山。

异县方营窟,佳辰独掩关。

悲凉追往事,华发坐来斑。

(0)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雪词

似斜斜,才整整,又霏霏。今夜里、窗户先知。

嫌春未透,故穿庭树作花飞。

起来寻访剡溪人,半压桥低。

兔园册,渔江画,兰房曲,竹丘诗。怎模得、似当时。

天寒堕指,问谁能解白登围。

也须凭酒遣拿担,击乱鹅池。

(0)

和虞沧江赋梅·其一

素肌香骨水为寒,曲树斜枝木作酸。

百匝绕花看未足,庭空参斗夜阑干。

(0)

用晦翁十梅诗韵酬张伯脩孙子直·其九

书消燕日长,棋遣花院寂。

何羡山中人,餐霞拾橡实。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