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银消尽夜筝闻。欲愁君。玉红垂处几多痕。
试襕裙。竹窗吹雨湘帘卷,正销魂。
渌江双燕送残春。未归人。
烛银消尽夜筝闻。欲愁君。玉红垂处几多痕。
试襕裙。竹窗吹雨湘帘卷,正销魂。
渌江双燕送残春。未归人。
这首清代丁澎的《词变·太平时(其四)回前调》是一首抒写闺中女子在宁静夜晚思念远方之人的词作。开篇“烛银消尽夜筝闻”,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女子独自点燃的蜡烛已燃尽,唯有筝声穿透夜色,显得格外清晰。这暗示了她的孤独与期待。
“欲愁君”三字,直接表达了女子心中的愁绪,她似乎在为远方的爱人担忧,这份愁绪源于对他的深深思念。“玉红垂处几多痕”,通过描绘女子衣带上的泪痕,进一步渲染了她内心的哀愁和对过去的回忆。
“试襕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女子试穿衣物的动作,暗示她在等待某个特殊的日子或期待某个人的到来,同时也在借此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竹窗吹雨湘帘卷”,窗外的竹叶在风雨中摇曳,湘帘轻轻卷起,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幽深的氛围,更显女子的孤独与落寞。
“正销魂”四字,直抒胸臆,道出了女子此刻心神恍惚、黯然神伤的状态。最后,“渌江双燕送残春,未归人”,以春天将逝,燕子成双,反衬出女子的形单影只,以及对远行未归的爱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在太平时代背景下深深的闺怨之情,寓情于景,感人至深。
江头春日高,看尔乘流去。
淑气澹宜人,淮山雨边曙。
田鼠方化頠,岸柳未成絮。
倾囊贮诗草,抚诵自厌饫。
醵酒噭花神,江山发灵助。
长安九天高,文章满朝著。
男儿笔札间,往往收名誉。
时复梦江南,羁魂向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