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
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
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
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
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开篇“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以及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思念,而这种记忆已经历经长久的岁月,依然难以忘怀。
接着,“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这里借用“桂枝”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孤独无伴的情感,桂枝本应与中秋之夜、团圆的氛围紧密相连,但在诗人眼里,它却显得那么孤单,无法与之产生共鸣。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这几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江湖、街道都显得冷清而寂静,而诗人依旧留恋于那曾经停驻过的西楼。这不仅是对空间的怀念,更是时间长河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愿望,若有铁笛一类的能量,就能将压抑在胸中的情感彻底释放出来,哪怕是要撕裂那坚硬如山石的沉默。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这几句诗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悲凉。诗人不愿提及过去的欢乐,因为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那位与自己有着深厚情谊的人早已离开,甚至已经渡过了生命的河流。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这里“圆缺”指的是月亮,有时候满,有时候缺,但无论如何,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怨恨和哀愁始终无法消散。而外界的自然景象——漫天飞舞的风沙,恍若白雪,更深化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这几句诗似乎是在表达对某位尊崇者的祝愿,以及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西母(月亮)象征着守护和持续,素娥则是明亮的月亮,而“何皓”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植物,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当时的心境。
最后,“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面对那不断变化却又永恒不变的山水,以及悬挂在夜空中的明亮月亮,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那些能够跨越时光、始终如一的事物到底是什么。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一种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惠帝传逊荒,今疑大师墓。
有国走苍皇,终少君人度。
雪径本天潢,掉头去不顾。
擘窠善大书,逍遥江上住。
闻昔隋王孙,布席向佛诉。
莫生帝王家,儿为帝王误。
明季贼陷藩,终以改天步。
福禄酒频斟,和尚早已悟。
行遁心摇摇,岂有神仙慕。
贫贱遭丧乱,生涯苦百忧。
岂知古之人,先我已千秋。
陶公去彭泽,不贻折腰羞。
固穷赋乞食,冥报思相酬。
少陵抱长镵,黄精苦难求。
橡栗拾不足,生事难与谋。
一谓饥驱去,高风仍固留。
一谓饥愚人,至性仍寡俦。
人生有定分,夙夜企前修。
苟不堕流俗,卒岁聊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