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策马入山来,一宿山中便欲回。
早识黄垆无返路,何如煮雪共山隈。
匆匆策马入山来,一宿山中便欲回。
早识黄垆无返路,何如煮雪共山隈。
这首诗以悲痛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首句“匆匆策马入山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急切的心情,仿佛时间紧迫,必须立刻前往某个地方。然而,次句“一宿山中便欲回”,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不舍,似乎在山中短暂停留后,便急于返回,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或对未来的忧虑。
接着,“早识黄垆无返路”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黄垆”比喻为不可逆转的命运或死亡,暗示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刻理解与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无法回头的遗憾和无奈。最后,“何如煮雪共山隈”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提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对比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的一种慰藉——与其在尘世间挣扎,不如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去之人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艺术风格。
昔有贤太守,渔阳与颍川。
嘉禾麦两歧,颂声天下传。
一茎九穗今重见,我公德政谁不羡。
吐秀亦五七,衔滋露泫泫。
异母同颖与周同,成王将复馈我公。
充箱之实为公饭,上天所贶以报功。
父老纷纷上堂寿,持此嘉禾拜左右。
殷勤欲请归禾篇,家家管弦为公奏。
两石湖边号公姥,状似老人何伛偻。
何事双双化石来,多情不肯归黄土。
从来化石因望夫,武昌贞妇无处无。
男子何因亦化石,鸳鸯相对为欢娱。
东向石公拜,汝岂谷城旧精怪。
不然汉代修羊公,故向君王作狡狯。
西与石姥语,汝岂秦时采螺女。
巫山十二芙蓉中,亦有望夫峰似汝。
我今学仙仙未成,愁将体魄归泉扃。
他年亦欲化为石,恨无比肩一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