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阁对青莲壁,下有泠泠功德泉。
偻指不须数以八,论年讵止阅惟千。
何当古月临澄照,且看微风作细涟。
虽是山根略疏剔,由来得倍藉天然。
紫峰阁对青莲壁,下有泠泠功德泉。
偻指不须数以八,论年讵止阅惟千。
何当古月临澄照,且看微风作细涟。
虽是山根略疏剔,由来得倍藉天然。
这首诗描绘了紫峰阁与青莲壁之间的功德泉景致,充满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泉眼的清澈、月光的澄照以及微风的轻拂,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联“紫峰阁对青莲壁,下有泠泠功德泉”,开篇即以紫峰阁与青莲壁为背景,点明了泉水所在的位置,同时以“泠泠”二字形容泉水的清澈与宁静,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偻指不须数以八,论年讵止阅惟千”,通过夸张的手法,赞美功德泉历史悠久,岁月悠长,暗示其存在时间远超常人所能计数,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叹。
颈联“何当古月临澄照,且看微风作细涟”,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与微风与泉水相映成趣的景象,古月的照耀与微风的涟漪,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诗意,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一份宁静中的生机。
尾联“虽是山根略疏剔,由来得倍藉天然”,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即使在山石间略显疏离,也因自然而显得更加珍贵。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