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
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
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
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
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容膝》,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对逍遥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个人功名未达的忧虑。诗中“具体功非远,全躯恨已消”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并不遥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满腹的怨恨已经消散,可能是由于年事已高或个人境遇的改变。这两句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过去的反思。
“安禅须促膝,觅句敢成摇”则是在描写诗人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内在的安宁,但却发现难以达成,因为外界的干扰或是内心的困惑。这里的“促膝”指的是盘腿坐禅,而“觅句”则可能是指创作诗词,表明诗人即使是在寻求精神寄托的时候,也感到不安与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悔不身齐足,时当事半腰”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懊悔。诗人后悔没有在年轻力壮时全心投入到追求理想中去,如今岁月匆匆,许多事情都只能是半途而废,这种感慨也是对生命无常与个人努力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体会。
最后两句“行人只蒲伏,何处得逍遥”则是在描写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中的“蒲伏”形象给人一种不自由、不自在的感觉,而诗人的追问“何处得逍遥”,则是表达了对那种超脱尘世纷扰、心旷神怡生活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于过去未能如愿达成目标的忧虑,也有对于未来能够找到心灵寄托的期待。
历章初请外,亡状愧瘝官。
为郡恩尤重,斯民治素难。
讼稀逢薄稔,诗倡得清欢。
况复仁封接,焉依簟与菅。
棣萼遥南国,苏萱种北堂。
雪音何处断,风翼自回翔。
送目吴天阔,传辞楚水长。
通宵识归路,惟梦到吾乡。
小车聊假便衰残,上冢都忘涉路难。
坐卧俏能伸手足,坚完诚可避风寒。
搴帷自不希前躅,凭轼时还遂一观。
暂得容身终未稳,退归乘此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