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息从来忆少游,高平无那客荆州。
田间已识羊牛好,江上仍为雁鹜谋。
臣朔侏儒有饥饱,中郎都尉各兜鍪。
吾侪三十年方壮,裸壤龙章傥可休。
新息从来忆少游,高平无那客荆州。
田间已识羊牛好,江上仍为雁鹜谋。
臣朔侏儒有饥饱,中郎都尉各兜鍪。
吾侪三十年方壮,裸壤龙章傥可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范当世的作品《仪徵道中联句(其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道路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联“新息从来忆少游,高平无那客荆州。”以“新息”和“少游”、“高平”与“荆州”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田间已识羊牛好,江上仍为雁鹜谋。”通过“羊牛”与“雁鹜”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喻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田间,羊牛自在生活,而在江上,雁鹜则为生存而忙碌,暗示了不同生活状态下的选择与追求。
颈联“臣朔侏儒有饥饱,中郎都尉各兜鍪。”这里运用了典故,将历史人物臣朔和中郎、都尉的形象融入其中,通过“饥饱”与“兜鍪”(古代士兵头盔的代称)的对比,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多舛,同时也体现了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尾联“吾侪三十年方壮,裸壤龙章傥可休。”诗人自问,自己与同辈人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可以放下过去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这里的“裸壤龙章”可能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大风飙起沙飞扬,天上白日为昏黄。
城中沙尘入户牖,须臾几案堆如霜。
人面咫尺不可辨,视若鬼蜮渐茫茫。
始知人世有奇变,霎时明灭成沧桑。
三日两日不见息,风声瑟瑟人凄凉。
夜半月影忽东上,恍如白昼日重光。
不识大风归何处,天公还我云汉章。
呜呼人心变幻不可测,因风吹火时诪张。
安及天公长鉴此,不使肆口声如簧。
朝家重习武,灵囿成自天。
匪今而斯今,祖制垂奕年。
巉岩围叠嶂,崖口为之关。
壁立众山断,伊逊奔赴川。
秋狝常经过,每为迟吟鞯。
双峰开霁烟,一水流潺湲。
翠叶复黄葩,高低入影妍。
去年巡洛伊,伊亦有崖口。
三涂及七谷,较此夫何有。
一得考功诗,膻芗传至兹。
我为是崖叹,表章将待谁。
月正当头,人逢知己,那似今朝俱有。
岂不谈情,却拖人搔首。
记当日、是柳和花月夜,此际阿侬分手。
重问清虚,去广寒宫走。且挥杯、且酹姮娥酒。
这时节、说也难为口。半世落索飘萧,苦掣书生肘。
事无成、徒令言之丑。凄凉杀、天也凄凉瘦。
君不见、月到明朝,要团圆非旧。
落魄狂生,四十无闻,自顾奈何?
纵青缃搜遍,文堪泣鬼;黄金散去,门可张罗。
壮不如人,老之将至,历尽沧桑掣电过。
相看处,厌衣冠优孟,蜗壁千戈。蹉跎甘守岩阿。
叹镜里星星点鬓多。算来时豪气,似泥沾絮;
眼前流景,若织抛梭。
亦已焉哉,嗟无及矣,莫漫牢骚更着魔。
从兹后,且逢场作戏,剧饮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