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美景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开篇即表明诗人再次踏足南山,这里的“关辅”可能指的是山谷之间的狭窄之地。这里通过重游旧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诗人在山中漫步,发现了一片美丽而幽静的草木,这里的“媚”字用得恰到好处,形容着草木生长在深幽之地的姿态。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这里的“菖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诗人指出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种生长在乱石溪流中的植物,这里显示了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界独特景象的欣赏。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这两句描绘了山中严酷的环境,山高处积雪覆盖,草木难以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顽强。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这里的“千岁根”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状态,而“蹙缩如蟠虬”的比喻,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力量感。
最后两句,“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诗人以此表明,这些生长在险峻山中的草木,即便是鬼神也要加以保护,而自己则没有足够的德行去做这种事情。这不仅表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的自谦与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令节逢烟雨,园亭但掩关。
佳人宿妆薄,芳树綵绳闲。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
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