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九》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九》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0)
注释
关辅:古代地区名,指函谷关以西、黄河以东的地区。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这里指诗人游览的山。
媚:形容草木在深幽中显得更加娇艳。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认为有辟邪之效。
乱石沟:形容沟壑中石头杂乱堆积。
霜雪苦:形容气候寒冷,对植物生长不利。
蟠虬:盘绕的龙,形容根部弯曲的样子。
鬼神守:象征守护者或自然之力。
德薄:品德浅薄,谦虚的说法。
偷:偷取,这里指妄想占有。
翻译
自从我来到关辅之地,又能重游南山。
山中的景物又有什么呢,只是草木在深深的幽静中显得美丽。
菖蒲这种植物很少有人认识,却生长在这乱石沟壑之中。
山势高峻,寒霜严雪,使得菖蒲的嫩苗无法正常生长。
它的根部深入地下千年,蜷曲得如同盘旋的龙。
长久以来,它守护着这片山林,我德行浅薄,怎敢妄图窃取它的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美景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开篇即表明诗人再次踏足南山,这里的“关辅”可能指的是山谷之间的狭窄之地。这里通过重游旧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诗人在山中漫步,发现了一片美丽而幽静的草木,这里的“媚”字用得恰到好处,形容着草木生长在深幽之地的姿态。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这里的“菖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诗人指出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种生长在乱石溪流中的植物,这里显示了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界独特景象的欣赏。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这两句描绘了山中严酷的环境,山高处积雪覆盖,草木难以生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顽强。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这里的“千岁根”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状态,而“蹙缩如蟠虬”的比喻,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力量感。

最后两句,“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诗人以此表明,这些生长在险峻山中的草木,即便是鬼神也要加以保护,而自己则没有足够的德行去做这种事情。这不仅表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的自谦与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晚泊七里滩

天晚日沈沈,归舟系柳阴。

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

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0)

洛中秋日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0)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

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

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

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0)

酬江西卢端公蓝口阻风见寄之什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0)

雨中寒食

令节逢烟雨,园亭但掩关。

佳人宿妆薄,芳树綵绳闲。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

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

(0)

黄檗馆

驱车振楫越山川,候晓通宵冒烟雨。

青枫浦上魂已销,黄檗馆前心自苦。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