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少竹更重,碧鲜疆更名。
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
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
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
竹少竹更重,碧鲜疆更名。
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
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
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构思。
“竹少竹更重”表明诗人面对的是一片不算稠密但却显得格外沉甸的竹林。"碧鲜疆更名"则指这片竹林因其碧绿如洗、生机勃勃而闻名遐迩。
“有栏常凭立,无径独穿行”写出了诗人在此亭中常立,享受着这片竹林带来的宁静与安逸,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没有小路可以穿梭,只能独立地在心中体会。
“夕月阴何乱,春风叶尽轻”描绘了一幅晚上月光下的景象,月色如洗而竹叶随着春风轻轻摇曳,显得格外柔和与宁静。
最后两句“已闻图画客,兼写薛先生”则表明诗人不仅是文字的作者,同时也是画家的传闻,并且特别提及了薛先生,这里的“兼写”可能暗示着对薛先生艺术造诣的认可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碧鲜亭中春日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追求。
银地有馀光,方公道益芳。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
经勘松风燥,檐垂坞茗香。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
得桂为边辟,翩翩颇合宜。
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
岛侧花藏虎,湖心浪撼棋。
终期华顶下,共礼渌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