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全真教随喜》
《全真教随喜》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全真遗教契清宁,萧散无为养性灵。

百岁萍蓬无定迹,一身土木已忘形。

陈言不用参同契,秘法何须急律令。

中有异人殊未测,倏然轻举上青冥。

(0)
注释
全真:道教全真派。
遗教:遗留下来的教诲。
契:契合,此处指教义。
清宁:清静安宁。
萧散:闲散,不拘束。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养性灵:培养和提升心灵境界。
百岁:一生。
萍蓬: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定迹:固定不变的踪迹。
忘形:忘记了自己的形体,达到物我两忘。
陈言:过时的言论。
参同契:古代道家经典,这里指借鉴古人的智慧。
秘法:秘密的修行方法。
急律令:急于遵循严格的规则。
异人:非凡之人。
殊未测:难以揣测。
倏然:忽然。
轻举:轻盈地飞翔。
青冥:天空,这里指仙境。
翻译
全真教义追求清静安宁,遵循无为之道滋养心灵。
一生漂泊不定,如浮萍随风,忘记了自己的形体。
陈旧的言论无需参照《参同契》,秘传的方法不必急于遵循严格的规定。
其中有位奇异之人难以揣测,忽然间轻盈飞升直入青天。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道士方回所作,名为《全真教随喜》。全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生命无常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修炼与超脱尘世的追求。

"全真遗教契清宁"一句,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即遵循全真派道家留下的教诲,以达到心灵的平和。"萧散无为养性灵"则表明作者主张顺应自然,无所作为,从而滋养内在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百岁萍蓬无定迹,一身土木已忘形",通过比喻人生如同浮萍无根,以及身体如土木之物最终归于尘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物质无常的感慨。

紧接着,作者提到修炼方面的见解:"陈言不用参同契,秘法何须急律令"。这两句意味着对于已陈旧的道家理论和急于求成之心态的批判,主张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

最后两句"中有异人殊未测,倏然轻举上青冥"则描绘了一位修炼者超凡脱俗,最终轻松地达到通往仙界的境界。这不仅是对道家理想的一种表达,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法深邃、不可测度的敬畏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全真派道教修炼思想的理解和个人内在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贺曾鹤林寿诞

山有芝兮鼎有丹,鹤林元只在芝山。

百年未艾灵长算,七秩初回少壮颜。

上论曹刘诗律细,平交裘仲荜门闲。

庭前玉树堪梁栋,任作神仙地上看。

(0)

秋日答汤外史

松关不锁动经旬,雨后松阴爽气新。

潇散最堪岩壑辈,风流难借市朝人。

贫于酒舍忧偿债,老入花丛喜见春。

三十六回无事日,不知良会苦多晨。

(0)

初秋郡丞李紫厓诗至次韵·其一

残暑催人出沐时,秋风未到晚凉迟。

莲芡得雨香初歇,云水可人游暂稀。

茶灶笔床无鲁望,高山流水有钟期。

亦知壶里乾坤在,不怕笼中日月飞。

(0)

送卢川归新兴

篱前落落菊花秋,白酒山家未可留。

好记与君同笑处,竹门烟雨枕溪流。

(0)

寄题黎似斋辞廪学于天关

辞廪归来百揆前,人人皆道似神仙。

践形又入天关学,广大高明却似天。

(0)

重阳日同骆君举登朱陵洞最高处题名

方头路滑不可度,我来跨鹤御天风。

喷泉九月飞□冷,举袖擎天晓日红。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