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菊花盛开的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首句“桓景登高事可寻”表明诗人登临高处,可以寻访到历史上名人的轨迹,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贤人或隐逸之士登高望远的情景。
接着,“黄花开处绿畦深”写出了菊花如金色的繁盛,伴随着绿色菜畦的深邃,显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生命力的旺盛。这里“黄花”指的是菊花,而“绿畦”则是种植蔬菜的田地。
第三句“消灾辟恶君须采”含有道德教化的意味,意在劝诫读者要采撷这份美好,以驱除灾难和邪恶之事。诗人强调了菊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具备象征意义。
“冷露寒霜我自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秋天的清凉,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被外界的寒冷所影响。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坚定的意志。
“篱物早荣还早谢”写的是园中植物或花卉迅速繁盛又迅速凋谢,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里的“篱物”可能特指菊花周围的其他植物。
“涧松同德复同心”则是将溪边的松树比喻为具有相同美德和坚定心志之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寄寓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陶公岂是居贫者”中的“陶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以隐逸著称。这句表达了对陶渊明清贫自守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陶渊明形象,强调了精神上的独立和纯粹。
最后,“剩有东篱万朵金”则是说在这个充满菊花的园地里,即便是简单的竹篱,也被装点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这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繁盛,更通过“万朵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赞美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道德教诲和个人情操,是一篇充满哲理与审美意味的古典诗歌。
官曹苦羁束,祈灵得幽便。
夹路松披纷,蹑石烟分练。
迎轩玉泉响,鸣驺沙鸟散。
晓日破霜阴,前峰蔼葱茜。
逶迤步高阁,窈窕出云汉。
坐来清思生,语馀疏磬缓。
方将尘滓涤,还忧簿书乱。
偃旆拂归鞯,回首青猿断。
黄沙浑浑水满川,奔流争岸虎眼漩。
南来舟子惯风水,万斛长船如等闲。
濛濛春雨杨柳湿,漠漠人家鸡犬寒。
道途归人寄消息,客行安稳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