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湖山事远游,海城东畔小瀛洲。
谁言闹市无閒地,自觉浮生是荡舟。
梁燕岁归僧渐老,庭花时发水还流。
一觞一咏青春暮,烂醉何妨下榻留。
不用湖山事远游,海城东畔小瀛洲。
谁言闹市无閒地,自觉浮生是荡舟。
梁燕岁归僧渐老,庭花时发水还流。
一觞一咏青春暮,烂醉何妨下榻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生活画卷。诗人张宁在远离尘嚣的海城东畔,置身于一个被称作“小瀛洲”的地方,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他以“不用湖山事远游”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淡泊态度,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着,“海城东畔小瀛洲”一句,点明了地点,暗示了这里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仿佛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诗人进一步阐述:“谁言闹市无閒地”,表明即使在繁忙的城市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
“自觉浮生是荡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航行在波涛中的小舟,既体现了生活的漂泊感,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下来,“梁燕岁归僧渐老,庭花时发水还流”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如燕子的迁徙、僧人的老去、花朵的盛开与水流的不息,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寄托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深沉思考。
最后,“一觞一咏青春暮,烂醉何妨下榻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赋诗的场景,尽管青春已逝,但面对友情与美酒,诗人选择沉浸其中,享受当下,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昆崙昼裂黄河决,京畿地毛白于雪。
鬼母啼秋天雨鱼,武库兵鸣剑飞血。
黄屋播越烟尘张,四海感激思勤王。
鄱阳胡公躯七尺,义旌塞露寒无光。
鸢肩火色万里壮,虎气电目千夫强。
城头阵云压鼙鼓,酾酒椎牛题露布。
破斧沉船晓更征,囊沙拥水宵还渡。
万乘千舆骠骑营,转战直薄浮梁城。
孤军粮尽朝餐草,间道人稀夜煮冰。
铁甲照霜弓影曲,宝刀磨月水痕腥。
旄头芒射前星落,恃勇骁腾身不却。
凄凉马革裹尸归,谁复声名写麟阁。
郡侯纪绩笔如椽,父老相传泪泫然。
三尺荒坟何处是,忠臣后代子孙贤。
洞庭秋色晏,苍梧云气深。
夫君万里去,山水迥沉沉。
竟日凌浩渺,连天逃岑崟。
鼋鼍游近渚,猿狖戏遥林。
荏苒杜若香,萧条枫树阴。
皇朝重兹土,远氓方致琛。
而我将何念,岁莫独离心。
离心一何极,日夕迟徽音。
衡阳雁不到,搔首更沉吟。
里人有病不饮药,神君一来疫鬼却。
走迎老巫夜降神,白杨赤鲤纵横陈。
男女殷勤案前拜,家贫无肴神勿怪。
老巫击鼓舞且歌,纸钱索索阴风多。
巫言汝寿当止此,神念汝虔赊汝死。
送神上马巫出门,家人登屋啼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