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重阳后一日扬州别程村阮亭》
《祝英台近.重阳后一日扬州别程村阮亭》全文
清 / 彭孙遹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远峰青,寒渚碧,零落红衣暮。

流雪回风,阵阵芦花舞。

秋光欲断人肠,重阳过也,犹做作、满城风雨。

太匆遽。乍可一曲骊歌,便上兰舟去。

水云无际,何处寻前渡。

依稀认得归程,黄叶清江,是昨夜、梦中来路。

(0)
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描绘了重阳节过后一天在扬州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憧憬。

开篇以“远峰青,寒渚碧,零落红衣暮”三句,勾勒出一幅凄美而静谧的画面:远处山峰呈现出一片青翠,寒冷的水边绿洲泛着碧色,夕阳下,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流雪回风,阵阵芦花舞”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雪花般的芦花在风中飞舞,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

“秋光欲断人肠,重阳过也,犹做作、满城风雨。”这几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重阳节已过的无奈。尽管秋日的风雨仍在继续,但这一切似乎都在加重着离别的痛苦。

“太匆遽。乍可一曲骊歌,便上兰舟去。”诗人感叹时间的匆匆,宁愿在离别之际唱起骊歌,乘着兰舟迅速离去,以逃避这份离愁。这里的“兰舟”象征着离别的船只,寄寓了诗人急于离开的心情。

“水云无际,何处寻前渡。”面对广阔无垠的水面和云雾,诗人不禁思考起如何找到前行的道路,隐含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探索。

最后,“依稀认得归程,黄叶清江,是昨夜、梦中来路。”诗人似乎在梦中找到了回家的路,那条路上铺满了黄叶,流淌着清澈的江水,是昨晚梦中的景象。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作者介绍
彭孙遹

彭孙遹
朝代:清   字:骏孙   号:羡门   籍贯:又号金粟山   生辰:yù)(1631—1700

彭孙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猜你喜欢

同游独山·其四

相期一樽乐,共宿独山青。

尘土不能污,梦魂还自醒。

夕阳登绝径,明月步危亭。

为我题僧壁,炎天此日经。

(0)

寄周朝议至乐堂·其一

赏花载酒百花洲,看雪开筵白雪楼。

不尽山川长在目,忘机鸥鸟自随舟。

当时一笑有馀味,今日相思翻百忧。

闻说作堂名至乐,几时还得与公游。

(0)

九日同仲求登高有感

曾侍灵芝九日觞,登高从此共凄凉。

故乡江外烟波阔,上国云中道路长。

世事祇催蓬鬓雪,秋风不减菊花黄。

坐看鸿雁天涯远,甘醉茱萸盏面香。

(0)

又寄佛印

神仙苒苒在蓬壶,更得诗来慰索居。

天上楼台开佛国,日边香火读天书。

篮舆独往公今尔,蜡屐他时我亦如。

彼是此非无足问,悠悠同是一空虚。

(0)

芦花

风起芦花散雪,纷纷故着枯槎。

晓日曚昽照处,十分认作梅花。

(0)

秋风

晚来雨霁秋风颠,惊我枕上清昼眠。

四林荒凉好景气,万里晻霭皆云烟。

乳鸠深藏叫苦竹,苍鹘欻起摩青天。

花枝柳叶便凋陨,山上松筠径俨然。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