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屋檐下雨滴如跳跃的珍珠,儿童们惊奇地将其误认为是飘落的雪花。诗人接着写到听到雨打在竹叶上的声音起初密集,随后又感到梅花枝头承受着雨的重压仿佛需要扶持。北方地区这样的大雨常见,而在南方多年未见如此景象。最后,诗人借雪联想到了平定叛乱的胜利,想象着敌人被捆绑后踏着银色的沙地押解献俘的场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雨势之大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